《印老索钝庵诗》
时间: 2024-12-31 05:27: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印老索钝庵诗
作者: 陈与义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馀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融公懒散,他只是躺在床上迎接来访的客人。我来时忘却了礼节,满心只想在这庵堂里静坐。闲聊中谈到邓州的禅理,共同分享天宁的麦子。竹林中的微风也喜欢我,使我在萧瑟的黄昏中感到惬意。出家人应有的事,岂能用华丽的衣裳来衡量?我希望香烟能把余香留住,世间的繁杂让我想起曾经的痕迹。或许我的师父并未真正懈怠,所以我无法在此安坐。此时我只求一滴水,来洗净那三生石上的尘埃。
注释:
- 融公:指融通的士人,可能暗指某位懒散的高人或隐士。
- 揖:行礼,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 邓州禅:邓州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禅宗寺院,象征着道理的高深。
- 天宁麦:指一种优质的小麦,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竹风:竹子的风声,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三生石:传说中的石头,象征着前世、今生和来世的因果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希庵,宋代著名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之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禅理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的洒脱与豁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开篇以“人言融公懒”引出人们对融公的看法,随后转向自己的感受,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人通过“床上揖宾客”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懒散、放松的心态,似乎不愿被世俗的礼节所束缚。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闲聊与分享食物,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交往情景。竹风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似乎在与自然交流,享受这份宁静。
后面的诗句则引入了对出家人应有的态度的思考,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表达出对世俗繁杂的感慨。在最后,诗人希望能有一滴水来洗净三生石的尘埃,这象征着对过往的清晰与释怀,突显了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清幽,又有哲理的深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人们都说融公懒惰,他在床上迎接客人,表现出一种随意和放松的态度。
-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我在这里忘却了礼节,满心只想在庵堂中静坐,反映出诗人的洒脱。
-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与友人闲聊邓州的禅理,共同分享美味的麦子,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竹林的微风似乎也在享受我的陪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出家人应该关注内心的修行,而非外在的华美衣物。
- 愿香惊馀烟,世故感陈迹:希望香烟能留住余香,而世俗的纷扰让我想起曾经的痕迹。
-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或许我的师父并未真正懈怠,这让我无法安心坐下。
-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此时我只想要一滴水,来洗净三生石上的尘埃,隐喻对生命的清晰与释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竹风亦喜我”,赋予竹风以人的情感,使自然更具亲和力。
- 象征:三生石象征着因果关系与生命的哲理,富有深意。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心灵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竹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三生石:象征因果关系,表达对生命轮回和过往的思考。
- 香烟:象征着记忆和过往的留存,寓意对生命经历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人言融公懒”的意思是: A) 人们说融公很懒散
B) 人们认为融公很忙
C) 人们评价融公很聪明
D) 人们称赞融公很勤奋 -
“我来两忘揖”中的“忘”字表示: A) 忘记
B) 失去
C) 忍耐
D) 忘却礼节 -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的意象主要象征: A) 对自然的渴望
B) 对过去的释怀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世俗的逃避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陈与义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都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清净,但陈与义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世俗的超越,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