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赋》
时间: 2025-01-19 17:41:10意思解释
夜赋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明。
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
穷途事多违,胜处亦心惊。
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
阿瞒狼狈地,山泽空峥嵘。
虽弱与兴衰,今古莽难评。
腐儒忧平世,况复值甲兵。
终然无雨策,白发满头生。
白话文翻译:
我停舟在华容县,湖水在夜里依然明亮。
心中凄凉难以入眠,耳边不断传来菰蒲的声音。
在这穷途之中,遭遇太多意外,
即使在胜境中,心中也感到惊恐。
三更时分,萤火虫在飞舞,万里天河横贯夜空。
阿瞒的狼狈情形,山川依旧显得峥嵘。
无论是强盛还是衰弱,今古之间难以评判。
腐儒只知道忧虑世道安定,更何况如今正值兵戈之时。
最终却无计可施,白发已满头。
注释:
- 泊舟: 停船。
- 华容县: 地名,位于今湖南省。
- 菰蒲: 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湖泊中,常用来形容水面的声音。
- 阿瞒: 指阿斗,即刘备之子刘禅,象征无能与狼狈。
- 甲兵: 兵器,象征战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伯懿,号白石,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身处华容县,目睹湖水明亮却内心难安,反映出他对时局的不安与无奈。
诗歌鉴赏:
《夜赋》以湖水的宁静与内心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华容的夜晚独自泊舟,面对湖水的明亮,却因心中忧虑而无法入眠。诗中描绘的菰蒲声,仿佛是对诗人内心不安的回应。接着,诗人提到“穷途事多违”,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如意,即使在胜境之中,内心也难以平静。
三更时分,萤火虫的飞舞和浩瀚的天河,虽美却也让人感到孤独与渺小。接着提到“阿瞒狼狈地”,暗指历史的无奈与悲剧,诗人以此引发对历史的反思,认为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败,都是难以评判的。接下来的“腐儒忧平世”更是直击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安定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战乱不断。最后一句“终然无雨策,白发满头生”更是表达了对未来无奈的感慨,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能为力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明。” - 诗人停船在华容县,湖水在夜空下显得格外明亮。
- “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 - 心情凄凉,无法入睡,耳边是水边植物的声音作伴。
- “穷途事多违,胜处亦心惊。” - 旅途艰辛,遭遇众多不顺,即使在好地方也感到惊恐。
- “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 - 半夜时分,萤火虫飞舞,银河横贯夜空。
- “阿瞒狼狈地,山泽空峥嵘。” - 形容历史人物的困境,山川依旧壮丽。
- “虽弱与兴衰,今古莽难评。” - 不论强盛或衰败,历史的评判总是复杂。
- “腐儒忧平世,况复值甲兵。” - 腐朽的士人担忧世道安定,更何况正值战乱之时。
- “终然无雨策,白发满头生。” - 最终无计可施,白发已然满头。
修辞手法:
- 对比: 湖水的明亮与内心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湖水: 象征宁静与美好,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无奈与忧愁的映射。
- 萤火虫: 代表着孤独与渺小。
- 白发: 时间的流逝与对未来的无能为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阿瞒”指代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刘备
b) 刘禅
c) 曹操
答案: b) 刘禅 -
诗人泊舟的地点是哪里? a) 华容县
b) 岳阳楼
c) 长江
答案: a) 华容县 -
诗中提到的“菰蒲声”主要是描绘哪种环境? a) 山林
b) 湖泊
c) 沙漠
答案: b) 湖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津》 - 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 同样是夜晚的意境,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夜赋》则更侧重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