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观音阁二首 其一
作者: 吴俨 〔明代〕
石壁临无地,江流激有声。
樯乌依岸宿,水鸟避人行。
日度松阴转,风来暑气平。
要知形胜在,历历问山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阁附近的自然景色。石壁直立在无边的空地上,江水流动发出激昂的声音。船上的乌鸦在岸边栖息,水鸟在岸边避开人们的行踪。阳光透过松树的阴影移动,微风吹来使得炎热的气息变得平和。如果想要了解这地方的自然风光,最好去问问这些山的名字。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壁:指高耸的岩石壁面。
- 无地:形容空旷的地方,没有土地。
- 激:激烈,猛烈。
- 樯乌:指停在船上的乌鸦。
- 松阴:松树的阴影。
- 暑气平:炎热的气息变得平和。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观音阁”可理解为与观音菩萨相关的地方,常常被视为景色优美、灵气聚集之所,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宗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俨,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因其诗歌贴近自然,对景物描写细腻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山水的热爱,常常带有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游观音阁二首》创作于吴俨游览观音阁时,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对地名的求知欲望,表现出一种闲适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游观音阁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诗人在游览观音阁的过程中,通过对周围景色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江河、树木与鸟类的和谐美。首联“石壁临无地,江流激有声”开篇便带出一种孤寂而壮观的景象,石壁直立,江水奔流,给人以一种雄浑的感觉。而“樯乌依岸宿,水鸟避人行”则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生态的生机与宁静。接下来的“日度松阴转,风来暑气平”,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阳光与风带来的舒适感让人心生向往。最后一句“要知形胜在,历历问山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求知,暗示着对山水文化的渴望和探求。整首诗不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在传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壁临无地:描绘了高耸的石壁,给人以险峻的感觉。
- 江流激有声:生动地表现了江水流动的声音,增添了动感。
- 樯乌依岸宿:乌鸦栖息在船上,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融。
- 水鸟避人行:水鸟躲避人群,体现出自然生灵对人类的敏感。
- 日度松阴转:阳光穿过松树的阴影,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风来暑气平:微风带走炎热,使得环境更加宜人。
- 要知形胜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认知渴望。
- 历历问山名:通过询问山名,反映出对地方文化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樯乌依岸宿,水鸟避人行”。
- 拟人:水鸟“避人行”,赋予鸟类人类的行为特征。
- 意象:石壁、江流、松阴等意象交织,构成生动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思考,体现了追求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壁: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江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活力。
- 水鸟:象征着自由与自然的灵动。
- 松阴:象征着庇护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石壁临无地”中的“临”字意思是?
- A. 临近
- B. 面对
- C. 没有
-
“江流激有声”中“激”字的意思是?
- A. 安静
- B. 激烈
- C. 平静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与李白《庐山谣》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吴俨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的诗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对山水的崇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吴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