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渐渐阑珊香冷。立尽斜阳红影。伶俜倦蝶也魂销,半是怜香半恨。看红衰翠减,绾不住秋光转瞬。篱边只剩傲霜枝。笑倩西风扶稳。
白话文翻译:
渐渐地,香气变冷,花瓣也开始凋零。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我倚立在这里,感到孤独的蝴蝶也失去了灵魂,内心既有对花香的怜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恨意。看看花儿凋零,绿叶也在减少,无法留住转瞬即逝的秋光。篱笆旁只剩下傲然挺立的霜枝,微笑着,似乎在向西风诉说着自己的坚韧。
注释:
- 阑珊:渐渐消逝的样子。
- 香冷:指花香渐渐减弱。
- 倦蝶:疲倦的蝴蝶,象征着无奈和失落。
- 怜香半恨:对花香的怜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恨意。
- 红衰翠减:形容花朵的凋零和叶子的变黄。
- 傲霜枝:傲然挺立在霜雪中的枝条,象征坚韧不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倦蝶”可以联想到《红楼梦》中对蝴蝶的描写,象征着柔弱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蝴蝶的状态传达了秋天的萧瑟和内心的悲伤,反映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傅隐兰,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花木凋零之时,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汉月 残菊》是一首深具秋意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景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开篇“渐渐阑珊香冷”,便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气息,香气的消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紧接着的“立尽斜阳红影”则通过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在此时刻感受到蝴蝶的倦怠,既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自身境况的反思。
“看红衰翠减,绾不住秋光转瞬”一句,诗人用“红衰翠减”描绘了秋天的花草凋零,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悲伤。而“篱边只剩傲霜枝”则表达了在严酷的季节中,仍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体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以及对生命坚韧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渐渐阑珊香冷”: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香越来越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立尽斜阳红影”:在夕阳的余晖中,诗人感受到孤独与惆怅。
- “伶俜倦蝶也魂销”:蝴蝶象征着脆弱与无助,失去活力。
- “半是怜香半恨”:对花香的怜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怨恨交织在心中。
- “看红衰翠减”:花朵凋零,绿叶减少,反映出秋天的萧条。
- “绾不住秋光转瞬”:时间如流水,无法停留。
- “篱边只剩傲霜枝”:傲然挺立的枝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笑倩西风扶稳”:微笑着迎接西风,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蝴蝶的倦怠与诗人的心境相联系,使感情更为细腻。
- 拟人:将西风赋予微笑的形象,展现自然的亲切感。
- 对仗:如“红衰翠减”与“傲霜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强调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意象分析:
- 香气: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散。
- 蝴蝶:代表柔弱与无助,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秋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寓意着人生的无常。
- 傲霜枝: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表现出面对困境的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阑珊”一词的意思是: A. 明亮 B. 渐渐消逝 C. 热闹
- 诗中提到的“倦蝶”象征着什么? A. 活力 B. 无奈 C. 快乐
- “绾不住秋光转瞬”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花的美丽 B. 时间的流逝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夕》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傅隐兰的《忆汉月 残菊》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更多的是对秋天的感伤与生命的脆弱,而后者则通过月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傅隐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