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修撰出使琉球》

时间: 2025-01-01 14:16:12

封袭恩流海国春,儒臣万里捧丝纶。

扶桑东望经三岛,折柳南来傍七闽。

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

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修撰出使琉球
封袭恩流海国春,
儒臣万里捧丝纶。
扶桑东望经三岛,
折柳南来傍七闽。
纸到鸡林原有价,
槎回牛渚岂无津。
琉球此日争先睹,
天子元年第一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赵修撰出使琉球的祝福与期望。海洋的国度春意盎然,儒生们不远千里捧着皇帝的诏书。向东望去,扶桑岛与三岛相连;南来的柳枝恰好靠近七闽地区。纸到鸡林原本是有价值的,而在牛渚回头望去,渡口也并非没有通道。今天琉球争相一睹这位使者的风采,是天子元年里第一个前往的使者。


注释:

  • 封袭:封爵、袭封,指接受封号。
  • 恩流:恩泽流传,指皇帝的恩惠。
  • 儒臣:儒家士人,指通晓儒学的官员。
  • 丝纶:指皇命,象征权威。
  • 扶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常用于指代太阳升起的东方。
  • 七闽:指福建省。
  • 鸡林:古地名,指今福建一带。
  • 牛渚:古代的渡口名,象征交通。
  • 琉球:今日本琉球群岛,历史上与中国有密切往来。

典故解析:

  • 扶桑:在古代文学中常见,象征着东方的富饶与希望。
  • 折柳:送别时折柳作别,是古人送行的习俗,象征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钧简,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赵修撰被派往琉球出使,代表了国家的外交任务,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对使者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出使琉球的祝福和对国家外交的重视。开头“封袭恩流海国春”,用“春”字传达了琉球的生机与希望,暗示着两国关系的良好。接着“儒臣万里捧丝纶”强调了出使的重要性,儒生的身份象征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扶桑东望经三岛,折柳南来傍七闽”描绘了地理位置,展现了诗人对地理的敏感,体现出文化与地理的交融。后面的“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则是对使者出行途中的各种考量,体现了诗人的细致与周全。

最后一句“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点明了使者的重要性,传达了希望使者能够成功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期盼与祝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封袭恩流海国春:强调皇恩浩荡,琉球国春天的美好。
    • 儒臣万里捧丝纶:儒生不远千里,携带皇命前往。
    • 扶桑东望经三岛:描述琉球的地理位置,与东海的联系。
    • 折柳南来傍七闽:送别时的情景,象征着思念与祝福。
    • 纸到鸡林原有价:出使的信件在当地有价值。
    • 槎回牛渚岂无津:交通便利,暗示出行的顺利。
    • 琉球此日争先睹:琉球人民期待使者的到来。
    • 天子元年第一人:强调此行的重要性,是元年第一位使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丝纶比作皇命,象征权威。
    • 对仗:体现古诗的对称美,如“扶桑东望”和“折柳南来”。
    • 象征: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柳枝象征离别。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外交的重视、对使者的祝福以及对未来友好关系的美好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与期盼。


意象分析:

  • :象征新生、希望,暗示琉球未来的美好。
  • 丝纶:象征皇命,体现权威与文化的交流。
  • :象征离别与思念,常用于送别诗中。
  • 鸡林牛渚:具体地点,象征着出行的艰辛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儒臣”指的是哪个身份?

    • A. 武将
    • B. 儒家士人
    • C. 商人
  2. “扶桑东望”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西方的景象
    • B. 东方的地理位置
    • C. 北方的风景
  3. 诗中提到的“琉球此日争先睹”意味着什么?

    • A. 琉球人不欢迎使者
    • B. 琉球人期待使者到来
    • C. 琉球人对使者不屑一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但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悲伤。
  • 《登鹳雀楼》: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