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效东天体》

时间: 2025-01-04 07:22:50

雨多虽可厌,气凉还可喜。

欲语言慵开,无眠身懒起。

一榻有余宽,一饭有余美。

想彼庙堂人,正应忧变理。

意思解释

久雨效东天体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雨多虽可厌,气凉还可喜。
欲语言慵开,无眠身懒起。
一榻有余宽,一饭有余美。
想彼庙堂人,正应忧变理。

白话文翻译:

虽然多雨令人厌烦,但凉爽的天气又让人感到喜悦。
想要讲话却懒得开口,身体无眠懒得起身。
床铺还宽敞,饭菜也还美味。
想必那些在朝廷中的人,正应为变故而忧虑。

注释:

  • 久雨:长时间的降雨。
  • 东天:指东边的天空,古代常用来指代天气。
  • 庙堂人: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或权贵。
  • 忧变理:忧虑政治的变化和变化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文风严谨,注重实用和道德教化。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北宋政治动荡、民生困苦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雨天的懒散状态,对比庙堂中人们的忧虑,反映出对社会政治的关心和对当时局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种对天气的矛盾心理。开篇的“雨多虽可厌,气凉还可喜”,诗人表达了在久雨天气中既有厌烦又有喜悦的复杂情感。这种矛盾的情绪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尤其在那种久雨的沉闷气氛中,诗人选择了沉默和懒惰,体现出一种无奈的消极态度。

中间两句“一榻有余宽,一饭有余美”描绘了诗人安逸的生活状态,床铺宽敞,饭菜美味,似乎给人一种安乐的感觉。然而这份安逸却与“庙堂人”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暗示了政治环境的不安定,以及那些身处高位者所需承受的责任与焦虑。

整首诗在叙述个人感受的同时,揭示了社会政治的深层次问题,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时事的关注与思考。这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使得诗篇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情感宣泄,更上升到了对时代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多虽可厌”:表达了诗人对长时间降雨的不满。
  • “气凉还可喜”:虽然在雨中,但凉爽的气候让人感到愉快。
  • “欲语言慵开”:想要说话却懒得开口,表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 “无眠身懒起”:整夜未眠,早晨又懒得起床,进一步突出懒散情绪。
  • “一榻有余宽,一饭有余美”:描述自己生活的安逸状态,尽管天气恶劣,生活条件仍然优越。
  • “想彼庙堂人”:联想到那些在朝中的人,他们的忧虑与自己形成对比。
  • “正应忧变理”:暗示朝廷中的人正为国家的变故而感到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诗人自身懒散生活与庙堂人忧虑的对比,突显社会的不同层次。
  • 排比:在描述生活状态时使用的“宽”“美”形成了排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个人情感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诗人通过描写自身的懒散与庙堂人忧虑的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局势的关注,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代风云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烦恼和困扰。
  • 凉气:象征着愉快和舒适的状态。
  • 榻与饭:象征着安逸的生活。
  • 庙堂: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久雨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只厌烦
    B. 既厌烦又喜悦
    C. 完全喜悦
    D.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庙堂人”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商人
    C. 官员
    D. 学者

  3. 诗歌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享受生活
    B. 关注社会
    C. 对雨的描述
    D. 对睡眠的思考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二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杜甫更直接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而司马光则以个人的情感映射出社会的动荡。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考和感受,体现了诗词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的力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司马光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