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山故人》
时间: 2024-10-16 23:2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黄山故人
作者: 孙觉 〔宋代〕
鬓毛黑漆面如丹,
曾待亲舆作长官。
天禄雠书身长大,
江都入梦涕涟澜。
窗中山色经秋瘦,
枕底溪声入夜寒。
三十六峰应好在,
何年更得上楼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的鬓发如黑漆般光亮,面容如丹砂般红润,曾经在朝廷中当过长官。如今我已长大,天禄的书卷却仍在我心中闹着,而我在梦里流下了泪水。窗外的山色在秋天显得瘦弱,枕边溪水的声音在夜里传来寒意。三十六峰仍然如故,何时我才能再上楼去欣赏那美景呢?
注释:
- 鬓毛:指的是鬓发,形容头发的颜色和光泽。
- 亲舆: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这里比喻曾经身居高位。
- 天禄:古代指一种吉祥的书卷,象征文人志向或地位。
- 江都:指的是江都(今扬州一带),是诗人梦中的地方,感情寄托。
- 涕涟澜:形容泪水如水波般涟漪,表达伤感情绪。
- 三十六峰:指黄山的著名景点,诗人希望再次游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觉,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对黄山的怀念有关,表达了对故人和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黄山的怀念及对故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鬓毛黑漆面如丹”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风采,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天禄雠书身长大”,则是怀念曾经的荣耀与成就,带有一丝惆怅。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窗中山色经秋瘦”与“枕底溪声入夜寒”两句,描绘了窗外秋天山色的衰弱与夜晚溪水的寒意,这种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两句“三十六峰应好在,何年更得上楼看”表达了对黄山美景的向往,流露出诗人希望再次亲临的渴望,同时也暗含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鬓毛黑漆面如丹”:形容年轻时的容貌焕发。
- “曾待亲舆作长官”:回忆曾经的荣耀。
- “天禄雠书身长大”:长大后对往昔的反思。
- “江都入梦涕涟澜”:梦中有思念,泪水涟涟。
- “窗中山色经秋瘦”:描绘秋天的山景,显得萧条。
- “枕底溪声入夜寒”:夜晚溪水声带来的寒意。
- “三十六峰应好在”:对黄山的美好回忆。
- “何年更得上楼看”:对未来再游黄山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毛黑漆”比喻头发的光泽。
- 拟人:将溪水的声音拟人化,带来情感渲染。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人和昔日光辉岁月的怀念,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未来重游的期盼,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鬓毛:象征年轻与活力。
- 天禄:象征理想与追求。
- 江都:象征故乡与思念。
- 三十六峰:象征黄山的雄伟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鬓毛黑漆”形容的是: A. 头发的颜色
B. 面容的美丽
C. 眼睛的明亮 -
“三十六峰应好在”中的“三十六峰”指的是: A. 黄山
B. 泰山
C. 华山 -
诗人对故人的思念表现在哪一句?
A. 鬓毛黑漆面如丹
B. 江都入梦涕涟澜
C. 枕底溪声入夜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孙觉的这首《寄黄山故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孙觉更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通过这些材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