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孔雀滩赠周静之
作者:陈与义〔宋代〕
海内无坚壘,天涯有近亲。
不辞供笑语,未惯得殷勤。
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
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
白话文翻译:
在海内没有坚固的防御,天涯之间却有亲近的人。
我不辞劳苦来陪你聊天,但未曾习惯受你如此殷勤的款待。
舟船在深溪上适合做客,江山各自释放春天的气息。
高高地睡在滩头波浪边,我的身躯已寄托于此百年。
注释:
- 坚壘:形容坚固的防御工事。
- 近亲:指关系密切的人。
- 笑语:轻松愉快的谈话。
- 殷勤:形容热情周到的款待。
- 舟楫:舟船和桨,指水上交通工具。
- 溪山:指山水风景。
- 高眠:形容安然入睡。
典故解析:
“高眠过滩浪”中的“高眠”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高远的追求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舟楫深宜客”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水乡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惟义,号洙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晚号“闲云”,善于写景抒情,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与义游览孔雀滩时,因与友周静之相聚而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过孔雀滩赠周静之》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友人之间的互动,传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惜。开头两句提到“海内无坚壘,天涯有近亲”,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关系,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情感的联系却不受地理的限制。接下来,诗人自谦地表示愿意为友人奉献时间与谈话,既显示了友人的热情款待,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殷勤的轻松与不习惯。后面的“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则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更是将个人的生命和自然的流逝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海内无坚壘”:无论身处何地,防备总是脆弱的。
- “天涯有近亲”:即使相隔千里,亲情依旧存在。
- “不辞供笑语”:不怕辛苦为你提供欢声笑语。
- “未惯得殷勤”:还不习惯于这种热情的款待。
- “舟楫深宜客”:在深溪中行舟,颇适合做客。
- “溪山各放春”:山水间各自展现春天的美丽。
- “高眠过滩浪”:高高地卧在浪涛上。
- “已寄百年身”:自己的身心已经寄托于此,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中前后对应。
- 比喻:将生活比作水流,流动不息,富有哲理。
-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宁静与豁达的态度。
意象分析:
- 海内:象征广阔的天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舟楫:象征生命旅程的流动与变化。
- 溪山:自然的美丽,象征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滩浪: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海内无坚壘”是什么意思?
- A. 海里的防御工事很坚固
-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脆弱
- C. 防备总是脆弱的,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才重要
- D. 海内只有坚固的堤坝
-
诗人如何看待友情的款待?
- A. 习以为常
- B. 感到荣幸
- C. 觉得不习惯
- D. 认为不重要
-
诗中“高眠过滩浪”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自然的向往与安逸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友情的怀念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更为沉重。
- 李白《庐山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与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