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云堆》

时间: 2025-01-04 08:56:33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意思解释

拂云堆

作者: 李益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汉将新从虏地来,
旌旗半上拂云堆。
单于每近沙场猎,
南望阴山哭始回。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将领刚刚从敌人的土地上归来,
旌旗在云雾中高高飘扬。
单于每次接近沙场打猎,
南望阴山时不禁哭泣,思念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将: 汉朝的将领。
  • 虏地: 指敌人占领的土地。
  • 旌旗: 战旗,象征军队的标志。
  • 单于: 这里指的是匈奴的首领。
  • 沙场: 战场。
  • 阴山: 指的是阴山山脉。

典故解析:

  • 单于: 单于是古代匈奴的统治者,代表着强大的敌人。
  • 阴山: 该山脉是汉朝和匈奴之间的重要地理标志,诗中提及“南望阴山”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季和,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表现出豪情壮志和对故乡的思念。其作品多描绘边疆的壮丽和战争的悲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斗频繁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士兵的敬意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拂云堆》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通过描写将领归来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与思念。第一句“汉将新从虏地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战争的前线,汉军将领带着刚从敌境归来的荣耀,体现出对国土的坚定守护。然而,接下来的“旌旗半上拂云堆”则描绘了战旗在云雾中高高飘扬的景象,暗示着战争的持续与未竟的使命。

第三句“单于每近沙场猎”,将视角转向敌方的单于,表现出匈奴首领对战争的冷酷与无情。最后一句“南望阴山哭始回”,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单于虽然身为敌人,但他也有对故土的情感,与汉将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以“归”和“思”为主线,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共鸣,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将新从虏地来: 说明汉朝的将领刚刚从敌人占领的地方回来,暗示着战争的背景。
  2. 旌旗半上拂云堆: 描绘战旗在云雾中飘扬,象征着军队的威武和壮丽。
  3. 单于每近沙场猎: 说明敌方首领在沙场打猎,突出敌人的强大与残酷。
  4. 南望阴山哭始回: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切。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汉将”与“单于”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旌旗”、“阴山”等意象描绘了战争和思乡的情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战争与思乡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将领的敬佩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历史背景下个人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旌旗: 象征着军队的力量与荣耀。
  2. 沙场: 代表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3. 阴山: 代表故乡和思念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汉将的归来?
    A. 单于每近沙场猎
    B. 汉将新从虏地来
    C. 南望阴山哭始回

  2. “阴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军队的荣耀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同样描绘边塞的战争与思乡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益的《拂云堆》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达了对边疆的思考,但李益更侧重于战争的情感,而王之涣则更注重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拂云堆》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