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李益 〔唐代〕
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
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十日的细雨中,我在柳镇等待张伯的到来,但他还未到。吴兴的柳树附近没有他的消息,张长公生活贫困而又孤寂。只有我头上的角巾沾湿了雨水,手中拿着残菊,朝西方招手希望他能赶来。
注释:
- 柳吴兴:柳树所在的地方,吴兴是地名,指今浙江省。
- 张长公:张伯,指张伯的尊号,长公表示对他的尊敬。
- 角巾:一种古代男子所戴的头巾,形状像角,常用于束发。
- 残菊:指秋天的菊花,已然凋谢,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义山,号青松,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李益以其描写自然景物和寄托情感的诗歌而闻名,尤其擅长写秋天的景象和思乡之情。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诗人期待张伯的到来,但因天气和个人境遇让他感到孤独与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淡雅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通过对吴兴柳树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幽静的画面,暗示着诗人与张伯之间的距离与隔阂。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张伯的贫困与寂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心与惋惜。后两句中,诗人用“唯有”引出自己手持残菊的形象,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反映出他对张伯的期待之情。诗中“手持残菊”不仅是一种招呼的方式,更是对友人生活困难的深切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细腻,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吴兴近无消息:柳树生长的吴兴附近没有张伯的消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缺乏消息的焦虑。
- 张长公贫苦寂寥:借助对张伯境遇的描述,诗人进一步加强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 唯有角巾沾雨至:画面转向自己,诗人头上的角巾因雨水而湿,暗示着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孤独。
- 手持残菊向西招:手持残菊,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向西招手则是期待张伯到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柳吴兴”和“张长公”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残菊象征着秋天的萧条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 隐喻:角巾沾雨,隐喻生活的艰辛与对友人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渗透着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生命的柔韧,亦体现出思念与孤独。
- 残菊:秋天的象征,代表着凋零与生命的短暂。
- 雨:象征愁思与孤独,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张长公”是指谁?
- A. 李益的朋友
- B. 李益的兄弟
- C. 李益的老师
- D. 李益的父亲
-
诗中“手持残菊”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对朋友的思念
- C. 生活的困苦
- D. 寂寞的心情
-
诗的背景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描写友情与思念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反映兄弟情深的作品。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但李白更突出对故乡的眷恋,而李益则专注于对友人的关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各类唐诗研究文献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