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扬州怀古
作者: 李益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
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
白话文翻译:
故国的钟声在此响起,长桥上车马的尘土飞扬。
彭城阁边的柳树,似乎承受不住春天的气息。
注释:
- 故国: 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 歌钟: 这里指的是古代的钟声,常与歌唱、庆典有关。
- 长桥: 形容桥长而且车马繁多,表现出繁忙的景象。
- 车马尘: 形容车马行驶所扬起的尘土,象征着繁华与喧闹。
- 彭城: 古地名,今江苏省徐州市,曾为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 阁边柳: 指的是在彭城阁旁边的柳树,柳树常常象征着离愁别绪。
- 不胜春: 形容柳树似乎承受不了春天的美好,暗含忧伤。
典故解析:
李益的《扬州怀古》通过描绘故国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故国歌钟地”提及的钟声,可能与古代的迎宾送行、节日庆典有关,使人忆起故乡的欢乐与繁华;而“长桥车马尘”则反映了繁华的景象与现实的喧嚣。彭城阁的柳树不仅是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人们对故乡的深情与离别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 Li Yi),唐代诗人,出生于河南,后移居扬州,主要以五言绝句见长,是初唐的重要诗人之一。李益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扬州怀古》创作于李益居扬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唐代是一个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故国的怀念,反映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李益的《扬州怀古》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故国歌钟地”和“长桥车马尘”两句,描绘出了繁华喧闹的场景。这里的“故国”不仅是地理上的故乡,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在描绘故乡的美好时光时,却又夹杂着一种对往昔的惆怅与思念。尤其是最后一句“偏似不胜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柳树本应在春日里生机勃勃,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显得脆弱无力,似乎无法承受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整首诗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与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故国歌钟地”表示故乡的钟声仍在耳畔响起,唤起对故国的思念;
- “长桥车马尘”描绘出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反映出社会的喧嚣;
- “彭城阁边柳”则将视线转向自然,柳树的存在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偏似不胜春”表现出柳树的脆弱,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惆怅。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柳似不胜春”将柳树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对仗的结构则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人们在繁华与离愁之间的矛盾心境,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意象。
意象分析:
- 故国: 象征着归属感与身份认同。
- 长桥: 代表着繁华与交流,也暗含着往日的繁荣。
- 车马尘: 体现了世事的喧嚣与浮华。
- 彭城阁与柳树: 典型的自然意象,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们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扬州怀古》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李益
C. 王维 -
诗中“长桥车马尘”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宁静
B. 繁华
C. 离愁 -
“偏似不胜春”中的“春”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春天
B. 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李益的《扬州怀古》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但王维的诗更为直接与清新,而李益的诗则更为细腻与感伤。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