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时间: 2024-09-19 22:11:17

春,因呈子西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

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

儿信问平安。

意思解释

武陵春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春,因呈子西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白话文翻译:

春天,因着子西长铗的归来,已经过了十个年头,不再佩戴那华丽的鸟冠。听说今年的春天比去年更胜一筹,特意减少了欢愉。曾经赐予的龙团如今变得崇高,频频品尝中间的寒意。身体瘦弱如柴,痛苦又酸楚。孩子们常常询问我的平安。

注释:

  • 长铗:长剑,这里指代士人的气概。
  • 鵕鸃:一种鸟,象征着美好的装饰与身份。
  • 龙团:指一种美酒或美食,象征富贵享乐。
  • 瘦骨如柴:形容身体消瘦,状态不佳。
  • 儿信:指孩子们,表达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武陵春》作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对生活的感慨。此时,诗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心境愈加沉静,诗中透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身体衰弱的无奈。

诗歌鉴赏:

《武陵春》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珍视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首先,诗歌以春天为切入点,展示了自然的美好。然而,诗中却暗含着诗人身体的虚弱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使用“瘦骨如柴”这一形象,直接展现了自己衰弱的状态,令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同时,诗中提到的“儿信问平安”则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又伤感的亲情,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珍惜。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杨万里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黯淡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因呈子西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春天来临,因着西方的长铗(长剑)归来,已经过了十个年头,不再佩戴那美丽的鸟冠。这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时光的流逝。
  2. 道是今年胜去年:听说今年的春天比去年更好,体现了对春天的期待。
  3. 特地减清欢:特意减少了清静的欢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感。
  4. 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曾经赐予的美酒变得崇高,频频品尝却只感到寒意,反映了物质享受的失落。
  5. 瘦骨如柴痛又酸:身体消瘦得像柴火一样,既痛苦又感到酸楚,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状况。
  6. 儿信问平安:孩子们常常问我是否安好,传达了一种温暖的关怀。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瘦骨如柴”)来形容身体状况。
  • 对比:将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痛苦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春天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龙团:象征着过往的荣华富贵,提醒人们对物质享受的反思。
  • 瘦骨:象征着身体的衰弱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鵕鸃”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美丽的装饰
    • C. 身体的虚弱
    • D. 春天的到来
    • 答案:B. 美丽的装饰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期待
    • B. 失落
    • C. 无所谓
    • D. 厌倦
    • 答案:A.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武陵春》均表现出对春天的描写,但《春望》更多地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而《武陵春》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