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月寺》

时间: 2025-01-01 16:17:31

菸日蔫云乍暑天,倦挹山寺借床眠。

清凉世界谁曾到,却在红尘紫陌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水月寺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菸日蔫云乍暑天,
倦挹山寺借床眠。
清凉世界谁曾到,
却在红尘紫陌边。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弥漫的阳光下,乌云在炎热的夏天乍现,
我疲倦地在山寺中借床小憩。
清凉的世界谁曾到访过呢?
却只是在繁华的尘世与小路旁。

注释:

字词注释:

  • 菸日:烟雾弥漫的太阳,形容天气燥热。
  • 蔫云:形容乌云的状态,暗示天气的沉闷。
  • 倦挹:疲倦地汲取,意指因疲惫而在寺中借床休息。
  • 清凉世界:指一种理想的宁静、舒适的境地。
  • 红尘紫陌:比喻繁华的世俗生活和街道。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红尘”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心态。

创作背景: 《游水月寺》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宁静、清凉生活的向往,渴望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寻求一处安宁之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炎热夏日的午后,表现了诗人对清凉世界的渴望与对世俗烦扰的逃避。首句“菸日蔫云乍暑天”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夏天的闷热和不适,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气氛。接下来,诗人自述在山寺中借床小憩,展现了他向往宁静、与世隔绝的心态。

“清凉世界谁曾到,却在红尘紫陌边”两句则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理想的清凉世界似乎遥不可及,但又与现实的繁华生活紧密相连。这种对比不仅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揭示了人们在现实中难以逃避的困境。全诗清新自然,寓意深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菸日蔫云乍暑天:描写了夏日阳光被烟雾笼罩,乌云乍现,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
  • 倦挹山寺借床眠:表达了诗人因热而感到疲倦,在山寺中借宿休息的情景。
  • 清凉世界谁曾到:诗人问道,理想中的清凉世界到底有谁能真正到达。
  • 却在红尘紫陌边:说明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繁华生活是相伴而生的,暗示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尘紫陌”比作繁华的世俗生活,增强了对比的效果。
  • 拟人:将“清凉世界”拟人化,赋予其生命,表现出诗人对其的向往。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对世俗纷扰的思考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菸日:象征炎热、麻木的状态。
  • 山寺:象征宁静、安逸的理想之地。
  • 清凉世界:代表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 红尘紫陌:象征繁华喧嚣的现实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倦挹山寺借床眠”中的“倦”字是什么意思?

    • A. 疲倦
    • B. 喜悦
    • C. 轻松
  2. “红尘紫陌”用来形容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世俗生活
    • C. 诗人的内心
  3. 诗人描绘的“清凉世界”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地点
    • B. 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游水月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但王维更多地强调了自然的沉静与空灵,而杨万里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