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尚长道签判》

时间: 2025-01-17 10:47:35

今代高人尚子平,风流文釆旧家声。

合於玉筝班中立,却向红莲幕里行。

天色恼人浑欲雪,烛花照别若为情。

日边已辨除书著,莫恋南楼秋月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代高人尚子平,
风流文采旧家声。
合于玉筝班中立,
却向红莲幕里行。
天色恼人浑欲雪,
烛花照别若为情。
日边已辨除书著,
莫恋南楼秋月明。

白话文翻译:

如今的高人是尚子平,他的风流才华继承了旧家的声名。在玉筝班中他显得特立独行,却又在红莲幕下游走。天色阴沉似乎快要下雪,烛光映照着分别的情景,仿佛是情感的寄托。天边的光线已经能辨认出书信的内容,不要再留恋南楼的秋月明亮。

注释:

  • 尚子平:指尚长道,即尚书。古代文人称号。
  • 风流文采:形容才华和风度。
  • 玉筝班:指古代音乐班,玉筝是一种乐器。
  • 红莲幕:红色的幕布,可能指戏台或表演的场所。
  • 天色恼人:天色让人心烦意乱。
  • 烛花:烛光,照亮的意思。
  • 南楼秋月:形容秋天夜晚的月亮,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玉筝班”与红莲幕,暗示了宋代文人生活中音乐与戏曲的文化背景。诗中对高人的称颂不仅是对尚长道的赞美,也是对文人气质的一种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郎,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寄情于山水之中,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赠尚长道签判》是一首颇具文人情怀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尚长道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中通过对音乐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流露出一种对高人风采的赞美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的开头提到“今代高人”,既是对尚长道的认可,也反映出社会对才华的尊重。接着,诗人描绘了尚长道在“玉筝班”中独立的身影,仿佛在音乐的熏陶中,尚长道的才华更加焕发出光彩。而“红莲幕里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温暖与亲切。

在诗的后半部分,杨万里用“天色恼人”和“烛花照别”表现了离别时的伤感,烛光之下的别离似乎更加凸显了情感的深邃。诗的最后一句“莫恋南楼秋月明”则是一种劝解,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过去的美好,而应当珍惜眼前的生活。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思考与哲理,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代高人尚子平:指出尚长道是当代杰出的人物。
  • 风流文采旧家声:称赞其才华与家族的声望。
  • 合于玉筝班中立:描绘他在音乐班中显现出的独特气质。
  • 却向红莲幕里行:指他在美好环境中游走,享受生活。
  • 天色恼人浑欲雪:描绘阴郁的天气,表现了离别前的沉重心情。
  • 烛花照别若为情:烛光照亮了离别的场景,仿佛是情感的寄托。
  • 日边已辨除书著:暗示天边的光线使得信件内容清晰可见。
  • 莫恋南楼秋月明:劝人不要沉迷于过去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烛花照别”将烛光比作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风流文采”与“旧家声”构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 高人:象征着才华与品德。
  • 玉筝:象征优雅与艺术。
  • 红莲幕:象征生活的美好与丰富。
  • 烛花:象征情感的温暖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今代高人尚子平”中的“高人”指的是谁?

    • A. 尚长道
    • B. 杨万里
    • C. 宋代文人
  2. 诗中提到的“玉筝班”主要指什么?

    • A. 音乐班
    • B. 学术班
    • C. 画画班
  3. 诗的最后一句“莫恋南楼秋月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盼
    • C. 对现实的珍惜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赠尚长道签判》与李白的《月夜思》,均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对现实的珍惜,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