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篆伴芝英画彷迂。射工穿叶未嫌粗。御轮学得临风态,六艺通材擅得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他在篆刻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哪怕是粗糙的工艺也不觉得有失体面。他熟练掌握了骑马的技能,展现出迎风的姿态,同时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方面也具备了全面的才能,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技艺。
注释:
- 篆: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形式。
- 芝英:指灵芝和英华,这里形容高雅的艺术。
- 射工:指射箭的工匠或技艺。
- 御轮:指骑马驾车的技艺。
- 六艺:古代教育的六种基本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 擅得:擅长,精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词创作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手艺人受到重视,技艺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诗人通过描绘工匠的技艺,反映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技艺的赞美与追求,展现了工匠在各个领域的精湛技艺。开头两句用“篆”和“芝英”两种艺术形式引入,强调了艺术的高雅与细腻。接下来提到的“射工穿叶”,则展现出一种不拘小节的工匠精神,表现出一种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热爱。
“御轮学得临风态”一句,不仅仅是对骑术的描绘,更是一种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工匠在技艺上达到的境界,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极具动感与美感。而最后一句“六艺通材擅得无”,则是对工匠全面素质的高度赞扬,表明其不仅在某一领域出色,而是全面发展的典范,体现了古人对综合素质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工匠技艺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与对技艺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篆伴芝英画彷迂:篆刻与高雅的艺术相伴,意在强调工匠的艺术修养。
- 射工穿叶未嫌粗:射箭的工匠在技艺上虽显粗糙,但不在意,显示了对自我风格的坚持。
- 御轮学得临风态:骑马的姿态优雅自然,体现了技艺的娴熟与自信。
- 六艺通材擅得无:强调工匠在多方面的才能,表明其技艺的全面性与卓越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工匠的技艺比喻为艺术,提升了其地位。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技艺拟人化,赋予其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赞美工匠的技艺与精神,强调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追求,展现出一种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篆:象征传统文化与艺术。
- 芝英:代表高雅与灵性。
- 射工:象征技艺与专注。
- 御轮:体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
- 六艺:代表全面的人格与素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艺”包括哪些? A. 诗、书、画、乐、数、射
B. 礼、乐、射、御、书、数
C. 书、画、诗、乐、工、农
D. 以上皆是 -
“御轮学得临风态”中的“临风态”指的是什么?
A. 风中舞动的姿态
B. 骑马的优雅姿势
C. 在风中学习的状态
D. 以上皆是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排比
B. 拟人
C. 对仗
D. 比喻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技艺的赞美,但周岸登更侧重工匠精神,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