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乘使君马,数上豫章楼。
北阙领新命,西山追旧游。
使星催县弩,乡月伴仙舟。
却顾区区者,风波鬓已秋。
白话文翻译:
我曾骑着使君的马,屡次上豫章楼。
北方的皇宫传来新的命令,西山的旧游在追忆中。
明亮的星辰催促着县里的弩箭,乡间的明月伴随着我的仙舟。
回首看看那些琐细之事,风浪洗刷,鬓发已染秋霜。
注释:
字词注释:
- 使君:指地方官员,特指给事中等文官。
- 豫章楼:位于江西南昌,是古代的名胜。
- 北阙:指皇宫北面的阙门;这里代表朝廷。
- 新命:新任命的职务或任务。
- 西山:指与作者有旧游之地的山。
- 使星:指星星,这里比喻夜晚的时间。
- 县弩:指县里的兵器,象征地方的权力。
- 乡月:乡间的月亮,象征着故乡。
- 仙舟:比喻轻松自在的生活或旅行。
- 区区者:指琐碎的事情。
- 风波:比喻生活的波折。
- 鬓已秋:指头发已白,暗示时光流逝,衰老。
典故解析:
- 豫章楼:古代文人常在此吟咏,象征文化的传承。
- 西山追旧游:表达对往日游玩的怀念,反映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充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与人文景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吴充为官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与旧游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回忆与展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曾乘使君马”,显露了诗人曾经的荣耀与地位;而“数上豫章楼”则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接下来“北阙领新命,西山追旧游”揭示了诗人面对新的职责与旧地回忆的矛盾,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复杂情感。
“使星催县弩,乡月伴仙舟”描绘出诗人在外游历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星光与明月相伴,象征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渴望。最后一句“却顾区区者,风波鬓已秋”则是对生活琐事的反思,隐含着时光的无情与衰老的无奈。诗人在对比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与感慨。整首诗在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乘使君马,数上豫章楼。
- 诗人回忆曾经骑着官员的马,频频登上豫章楼,体现了过去的荣耀与成就。
-
北阙领新命,西山追旧游。
- 表达了面临新任命的责任与对往昔游玩的怀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使星催县弩,乡月伴仙舟。
- 使用星月意象,营造出孤独的氛围,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却顾区区者,风波鬓已秋。
- 反思生活中的琐事,感慨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使用了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星月、水舟等意象,富含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旧游的追忆与对新命的接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使君马:象征权力与地位。
- 豫章楼:文化与历史的象征。
- 北阙:朝廷与责任。
- 西山:旧游与怀旧。
- 乡月:思乡之情。
- 仙舟:自由与逍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豫章楼”是指哪个地方?
- A. 南昌
- B. 北京
- C. 杭州
- D. 苏州
-
诗中“北阙领新命”中的“北阙”指的是?
- A. 皇宫
- B. 城门
- C. 山峰
- D. 河流
-
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主要体现在?
- A. 对时光的珍惜
- B. 对官职的渴望
- C. 对亲情的思念
-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吴充的《送程给事知越州》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吴充更侧重于个人的经历与反思,而李白则在大自然中寻求灵感与自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