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雨中答湘佩》

时间: 2025-01-17 10:31:15

秋来比似春时瘦。

空度如年昼。

喓喓虫语报西风。

早又银床一叶、落梧桐。

经旬霪雨难寻胜。

积水连花径。

苔痕草色映罗襟。

时有竹梢相触、似鸣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雨中答湘佩》
作者:顾太清

秋来比似春时瘦。
空度如年昼。
喓喓虫语报西风。
早又银床一叶落梧桐。

经旬霪雨难寻胜。
积水连花径。
苔痕草色映罗襟。
时有竹梢相触似鸣琴。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时,感觉比春天时显得更加瘦弱。
空荡荡地度过了漫长的白昼。
喓喓的虫鸣声告诉我西风已经来临。
早晨,又有一片银白的叶子从梧桐树上飘落。

经过数日的连绵细雨,难以找到美好的景色。
积水连绵,浸湿了花径。
苔痕和草色映衬着我的罗裙。
时而竹梢轻轻碰撞,发出似琴声的悦耳音律。


注释:

  • :此处指形容秋天的景象显得萧索、凋零。
  • 空度如年昼:意指在空荡的环境中,时间似乎过得格外缓慢。
  • 喓喓虫语:形容虫鸣声,虫鸣在秋风中回响。
  • 银床:形容白色的叶子。
  • 霪雨:指连绵不绝的雨。
  • 苔痕草色:苔藓的痕迹和草的颜色,形容自然的景色。

典故解析:

  • 西风:在古诗中常象征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 梧桐:古人认为梧桐树是凤凰的栖息之所,常与思念、孤独等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太清,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雨水连绵的时节,诗人借助秋雨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雨中答湘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孤寂。开篇以“秋来比似春时瘦”道出秋天的萧条,营造了沉重的氛围。随后的“空度如年昼”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无情与漫长。

虫鸣与西风的结合,既是自然的写照,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与共鸣。掉落的梧桐叶则暗示着离别与失去,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接下来的描写“经旬霪雨难寻胜”,描绘了连绵秋雨中美景的难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而“积水连花径”则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

最后几句以“竹梢相触似鸣琴”结束,带来了一丝轻松的音律感,似乎在对抗雨中的沉闷,暗示着即使在忧伤的时刻,也能找到微小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悟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来比似春时瘦:秋天的来临让人觉得比春天更显得单薄,暗含悲凉。
  • 空度如年昼:孤独漫长的日子让时间变得异常缓慢。
  • 喓喓虫语报西风:虫鸣声与西风共鸣,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早又银床一叶落梧桐:清晨,白色的叶子从梧桐树上落下,象征着凋零和离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虫鸣比作报西风,展现了季节的变化。
  • 拟人:虫鸣和竹梢的声音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时间的流逝。
  • 虫鸣:代表秋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感受。
  • 梧桐: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竹梢:寓意着自然的和谐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来比似春时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愉悦
    b) 失落
    c) 期待

  2. “积水连花径”中的“积水”象征着什么? a) 美景
    b) 失落
    c) 生机

答案

  1. b) 失落
  2.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顾太清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季节变化的感伤,但前者侧重于秋天的萧瑟,后者则多以春天的温柔为主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