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路最初程,飘然两屦轻。
少留云际宿,徐待月明行。
雁起平沙影,泉轻断岸声。
谁知游剡兴,不减上青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踏上江路,轻盈地行走。虽然在河边停留不久,期待着明月的照耀,但却在这过程中看到大雁在平沙上起飞的影子,听到泉水轻轻流过岸边的声音。谁能想到我在游玩的兴致上,却并不比去过青城山时的心情要淡?
注释:
- 屦: 鞋子。
- 云际: 云的边际,指天边。
- 雁起: 大雁起飞。
- 平沙: 平坦的沙滩。
- 游剡兴: 剡指剡溪,游剡兴意为游览剡溪的兴致。
- 青城: 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名山,常用来代表清幽的山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激昂和婉约细腻著称。陆游的生平经历了战乱与动荡,因而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时期,他在经历了战乱与动荡后,心中对故土的眷恋与对自然的向往愈发强烈。诗中体现了他游历江路的心情,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陆游的《江路》以简练而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轻松愉悦的江边游览图。诗的开头“江路最初程,飘然两屦轻”即刻带出一种轻盈的旅程感,给人以宁静与自由的感觉。接着“少留云际宿,徐待月明行”描绘了停留的瞬间,展现了他对月光的期待,仿佛那明亮的月光能照亮他的心灵之路。
在“雁起平沙影,泉轻断岸声”中,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将自然的美景与自己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大雁的起飞和泉水的轻声为诗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受。最后一句“谁知游剡兴,不减上青城?”则是在自然的游览中,诗人感受到的兴致与青城山的道教文化相提并论,表现了他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思考,传达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展现了他在游历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路最初程”:江路是旅程的起点,表现出一种新奇与期待。
- “飘然两屦轻”:形象地描绘了轻松自在的步伐,强调了行走的轻快感。
- “少留云际宿”:在云边稍作停留,体现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向往。
- “徐待月明行”:缓缓等待明月的到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等待。
- “雁起平沙影”:大雁起飞的瞬间,形成生动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 “泉轻断岸声”:泉水流过岸边的声音,轻柔而动听,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谁知游剡兴”:表达了对游览剡溪的感慨,反思自己内心的体验。
- “不减上青城”:将游剡的兴致和青城山的名胜作比较,强调了游览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雁起”与“泉轻”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象。
- 对仗: 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 通过泉水“轻断”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河的美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游历和心灵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路: 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探索。
- 云际: 代表着遥远与理想的境界。
- 月明: 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雁起: 代表着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泉声: 传达出宁静与和谐的自然之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青城山
B. 南京
C. 长安
D. 西湖 -
“雁起平沙影”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A. 大雁的飞行姿态
B. 沙滩的颜色
C. 水的反射
D. 天空的云彩 -
诗中提到的“泉轻断岸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热闹喧嚣
B. 宁静和谐
C. 冷清孤寂
D. 忧伤失落
答案:
- A. 青城山
- A. 大雁的飞行姿态
- B. 宁静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陆游的《江路》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风景,但陆游更多地表达了对游历的感悟与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