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平水步》

时间: 2025-01-17 08:39:28

舟尾参差野岸横,屐声穿市得闲行。

雨昏茆店炊烟湿,人语蓬窗绩火明。

枝上橙香初受摘,担头菰脆正堪烹。

渔樵自是平生意,不为衰迟薄宦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尾参差野岸横,屐声穿市得闲行。
雨昏茆店炊烟湿,人语蓬窗绩火明。
枝上橙香初受摘,担头菰脆正堪烹。
渔樵自是平生意,不为衰迟薄宦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船尾在岸边参差不齐地停靠,木屐的声响在市集上悠闲地行走。傍晚时分,雨雾中茅草店的炊烟显得湿润,窗内有人在聊天,火光在蓬窗里闪亮。枝头的橙子刚刚摘下,肩上的担子装着嫩菰,正好可以烹饪。渔夫和樵夫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与满足,不因为衰老或官场的薄情而有所改变。


注释:

  • 舟尾:船的尾部。
  • 参差:形状不整齐,错落有致。
  • 屐声:木屐的声音。
  • 穿市:在市集上穿行。
  • 茆店:茅草搭建的小店。
  • 炊烟湿:表示炊烟在雨雾中显得湿润。
  • 蓬窗:用茅草等制成的窗户。
  • 绩火明:指窗内的火光明亮。
  • 橙香:橙子的香气。
  • 菰脆:嫩菰的脆嫩口感。
  • 渔樵自是平生意:渔夫和樵夫的生计就是这样。
  • 不为衰迟薄宦情:不因为年老或官场的冷淡而改变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诗歌以豪放、正直著称,常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系舟平水步》创作于陆游晚年,体现出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平淡而真实生活的喜爱,表明他在官场失意后,依然选择回归自然的态度。


诗歌鉴赏:

《系舟平水步》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闲适而宁静的乡村生活。他用“舟尾参差野岸横”开篇,描绘了船只停靠在野岸的场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通过“屐声穿市得闲行”的描写,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木屐在市集上轻快的声响,传达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一个雨昏的傍晚,茅草店的炊烟和窗内的人声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面。“雨昏茆店炊烟湿,人语蓬窗绩火明”,一幅生活的温馨图景在眼前展开,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受。

在后面的描写中,橙子和菰都是自然的馈赠,象征着丰收和满足。“枝上橙香初受摘,担头菰脆正堪烹”,这些细节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渔樵自是平生意,不为衰迟薄宦情”更是将诗人的情怀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和对官场冷漠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舟尾参差野岸横:船只的尾部在岸边不整齐地停靠,描绘出一种自然的景象。
  2. 屐声穿市得闲行:木屐声响在市集上,表现出悠闲的生活状态。
  3. 雨昏茆店炊烟湿:傍晚时分,雨雾中茅店的炊烟显得湿润,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4. 人语蓬窗绩火明:窗内有人在聊天,火光明亮,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生活场景。
  5. 枝上橙香初受摘:橙子在枝头刚刚被摘下,象征着丰收。
  6. 担头菰脆正堪烹:肩上的担子装着嫩菰,正好可以烹饪,体现了对自然馈赠的珍惜。
  7. 渔樵自是平生意:渔夫和樵夫的生活就是这样,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欣赏。
  8. 不为衰迟薄宦情:不因衰老和官场的冷淡而改变生活态度,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细节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拟人:通过“人语蓬窗”,让窗内的聊天显得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冷漠的超脱,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流动与自由。
  • 橙香:象征着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 :象征着朴素的生活和对食物的珍视。
  • 炊烟:象征着家的温暖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屐声”指的是什么? A. 木屐的声音
    B. 风声
    C. 雨声

  2.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态度是? A. 厌恶
    B. 珍惜
    C. 无所谓

  3. 诗中的“渔樵”象征着? A. 官场人士
    B. 朴素的生活
    C. 诗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系舟平水步》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但陆游更强调对平淡生活的珍视,而苏轼则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