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书怀》

时间: 2025-01-17 08:34:52

京华作梦十年馀,不道南山有弊庐。

白发生来美人笑,黄金散尽故交疏。

明知弄巧翻成拙,除却谋归总是虚。

出处古人都说尽,功名未必胜鲈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华作梦十年馀,不道南山有弊庐。
白发生来美人笑,黄金散尽故交疏。
明知弄巧翻成拙,除却谋归总是虚。
出处古人都说尽,功名未必胜鲈鱼。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梦幻般地生活了十多年,竟不知道南山上有一处破旧的小屋。
白头发的美人微笑着,黄金散尽后,旧交也变得疏远。
明明知道做得巧妙反而弄巧成拙,除了谋求归隐,所想的全是虚无。
古人所说的话已说尽,功名利禄未必能胜过美味的鲈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京华:指京城,特指北京。
  • 破庐:破旧的房屋。
  • 白发生:形容年纪大,头发变白。
  • 故交:旧朋友。
  • 弄巧成拙:形容做事过于聪明反而弄得不如意。
  • 虚:空虚,无实质内容。
  • 鲈鱼:一种鱼,象征美味,常被用来比喻生活的乐趣。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功名未必胜鲈鱼”,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法,鲈鱼常被认为是美味的象征,隐含“享受生活”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桢,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江西,晚年移居杭州。其诗风清新自然,喜用白话,关注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真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经历了十年的繁华梦境之后,感受到老去与孤独,反思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对功名的追求产生了怀疑,转而向往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诗歌鉴赏:

《都下书怀》是一首感伤而又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京城生活了十多年,尽管身处繁华,却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使得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诗的开头通过对京华梦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随之转向南山的破庐,暗示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白发生来美人笑”描绘了年华已逝的无奈,黄金的散尽象征着财富的消失,故交疏远则是人情冷暖的写照。诗人在这幅人生画卷中,体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物质的改变而变得脆弱。

最后,诗人以“明知弄巧翻成拙”反映了自身的体验,表明对复杂生活的无奈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结尾的“功名未必胜鲈鱼”,更是直抒胸臆,揭示了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赞美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京华作梦十年馀:在繁华的京城中生活了十多年,似乎是梦境一样。
  • 不道南山有弊庐:却不知道远方南山上有一处简陋的小屋,暗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白发生来美人笑:年纪渐长,头发变白,见到笑容可掬的美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 黄金散尽故交疏:财物散尽后,旧友也渐行渐远,感叹人情的冷暖。
  • 明知弄巧翻成拙:明知道聪明的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 除却谋归总是虚:除了想要归隐,所思所想都是空虚无物。
  • 出处古人都说尽:古人所言已经说尽。
  • 功名未必胜鲈鱼:功名利禄未必能胜过鲈鱼的美味,强调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本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京华”和“南山”的对比,强调了繁华与朴素的反差。
  • 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如“黄金散尽”象征着财富的易逝与人情的冷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怀疑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华:象征繁华与梦想。
  • 南山:象征隐逸与自然。
  • 白发:象征衰老与岁月。
  • 黄金:象征财富与物质。
  • 鲈鱼:象征美好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京华”指的是哪里?

    • A. 乡村
    • B. 京城
    • C. 海边
    • D. 山林
  2. “弄巧成拙”是什么意思?

    • A. 做事聪明反而失败
    • B. 做事简单成功
    • C. 事情很顺利
    • D. 事情很复杂
  3.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疏远
    • C. 贪婪
    • D. 忘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戴复古更关注内心的反思与人生的哲学,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对酒的热爱。两者在主题上有不同的侧重,却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戴复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