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彦宝陵川西溪图》
时间: 2025-01-19 15:56:35意思解释
题张彦宝陵川西溪图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松林萧萧映灵宇,
烁石流金不知暑。
太平散人江表来,
自讶清凉造仙府。
不到西溪四十年,
溪光机影想依然。
当时膝上王文度,
五字诗成众口传。
忽见画图疑是梦,
而今尘土浣华颠。
白话文翻译
松林在微风中摇曳,映衬着灵气的天空;
闪烁的石头和流动的金光让我忘却了炎热。
太平时代的散人从江边而来,
自愧此地的清凉如同仙府。
四十年来我未曾到过西溪,
溪水的光影似乎依旧。
回想当年,我膝上有王文度,
他五言诗作传遍四方。
忽然看到这幅画,竟感到如梦一般,
如今尘世的纷扰,让我对华丽的景象感到颠倒。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形容松林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烁石流金:闪烁的石头与流动的金光,描绘出溪水的光辉。
- 太平散人:指的是在太平盛世中闲适的人,强调作者的生活态度。
- 王文度:指的是王士祯,著名的诗人,寓意与文学的交融。
- 浣华颠:意指对华美景象的洗涤和颠覆,表达对现实的失落感。
典故解析:
- “四十年”指的是作者离开西溪的时间,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王文度”可能涉及王士祯的诗歌成就,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金朝文学家,生于1240年,卒于1320年。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闻名,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相对平静的时代,诗人借助描绘西溪的美景,表达自己对过往时光和人事的追忆,反映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怀念。开头的“松林萧萧映灵宇”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带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和后面的“烁石流金不知暑”形成鲜明的对比,流动的金光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在这里仿佛是无形的。诗人在这里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太平散人”,不仅是对自己身份的自嘲,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与向往。四十年未至西溪的感叹,体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伤。对于王文度的回忆,则是对文化生活的怀念,传达出一种对文学和友谊的珍视。
最后的“而今尘土浣华颠”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在美好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中,产生了深深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与人事的深刻思考,给予读者一种强烈的共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林萧萧:描绘松林的声音,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烁石流金:用画面感强烈的意象,展示自然的美丽。
- 太平散人:引入诗人的身份,强调与世无争的态度。
- 自讶清凉:流露出对西溪清凉环境的惊讶与欣喜。
- 不到西溪四十年:感慨时光的流逝,说明与西溪的缘分。
- 溪光机影:意象的延续,暗示自然的永恒。
- 当时膝上王文度:提及友人,强调友情的珍贵。
- 五字诗成众口传:回忆文学交流的繁荣,表现对文化的向往。
- 忽见画图疑是梦:看到画时的错觉,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而今尘土浣华颠:现实的颠覆感,反映对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溪光机影”,将自然景象比作艺术作品,增添了美感。
- 对仗:如“烁石流金不知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林:象征宁静与安逸。
- 溪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 王文度:友谊与文化交流的象征。
- 画图: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平散人”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C. 自然中的动物
答案: B -
“四十年”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时间的珍贵
B. 诗人的年纪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C -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幸福
B. 失落与无奈
C. 期待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白的诗歌都有对自然的热爱,但元好问更注重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激昂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好问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