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8:54:18

楼兰勋业竟悠悠,聊作人间汗漫游。

半谷云霞丹灶熟,一天雷雨剑池秋。

徜徉药市经旬醉,问讯巢仙数夕留。

却过故庐应一叹,岸边犹系采菱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兴二首 其二
作者: 陆游

楼兰勋业竟悠悠,聊作人间汗漫游。
半谷云霞丹灶熟,一天雷雨剑池秋。
徜徉药市经旬醉,问讯巢仙数夕留。
却过故庐应一叹,岸边犹系采菱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经历了辽阔的历史和个人的遭遇后,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变迁。他回忆起往昔的辉煌,感到岁月的悠悠,难以把握。诗中提到的“丹灶熟”与“剑池秋”表达了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最后,他在药市上醉游,询问道士的消息,面对故乡的老屋,不禁感叹时光流逝,岸边的采菱舟依然停泊,似乎在提醒着他曾经的生活。

注释

  • 楼兰:古代一个位于现在新疆的国家,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消逝。
  • 半谷:指半山腰的地方,象征自然景观。
  • 云霞:指天空中的云彩,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象。
  • 丹灶:传说中的炼丹炉,象征了道教的思想。
  • 剑池:传说中的名地,充满了诗意和神秘感。
  • 徜徉:漫步、游玩的意思。
  • 药市:指的是药材集市,暗示与道教修炼相关的生活。
  • 巢仙:指住在巢穴里的仙人,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故庐:指自己曾经居住的地方,充满了怀旧之情。
  • 采菱舟:指采菱的船,象征着过去的生活和简单的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对历史和自然的观察独具慧眼,风格豪放,常带有悲壮情怀。

创作背景:陆游写作《野兴二首》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陆游多次参加科举却未能如愿,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上表现出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提到的“楼兰勋业”,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暗示着个人的成就与时光的无情。诗中“聊作人间汗漫游”的句子,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尽管人生无常,他依然选择享受当下的生活。

“半谷云霞丹灶熟,一天雷雨剑池秋”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动荡,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内心的波澜。“徜徉药市经旬醉,问讯巢仙数夕留”则表现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寻找心灵的寄托。最后一句“却过故庐应一叹,岸边犹系采菱舟”,更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流连,表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学识与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楼兰勋业竟悠悠:回忆起历史的辉煌,感慨时光的流逝。
    • 聊作人间汗漫游:在纷繁的人世中寻求一种随意的生活。
    • 半谷云霞丹灶熟: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一天雷雨剑池秋:天气的变化反映了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 徜徉药市经旬醉:在药市中游玩,享受当下的生活。
    • 问讯巢仙数夕留:向仙人询问,希望找到长生的秘密。
    • 却过故庐应一叹:经过故居,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 岸边犹系采菱舟:象征着简单的快乐与往昔的生活。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半谷云霞”与“一天雷雨”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的变化与情感的起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中心思想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 楼兰:象征历史的辉煌与消逝。
  • 云霞:美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丹灶: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 采菱舟:代表简单的生活与纯真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楼兰”指的是哪个古代国家?

    • A. 楚国
    • B. 楼兰
    • C. 齐国
    • D. 秦国
  2. 诗中提到的“丹灶”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道教文化
    • C. 富贵
    • D. 自然
  3. “岸边犹系采菱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怀念
    • C. 高兴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在对故乡的怀念上有相似之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亲人的思念,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历史感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