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逸士坟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魂归魄散两逍遥,小小丘亭慰寂寥。
守墓未须耘宿草,白蟾方护紫芝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墓地,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生命的思考。诗人认为,灵魂归去后即使散落也能自在逍遥。小小的墓丘让人感到安慰与孤独。守护墓地并不需要去除那些野草,因为白色的月光正好护卫着紫色的芝草苗。
注释:
- 魂归魄散:指灵魂归于大自然,身体和灵魂都已解脱。
- 逍遥:自在、安闲的状态。
- 丘亭:小的墓丘,象征着安息之地。
- 宿草:生长的杂草,代表荒废与遗忘。
- 白蟾:白色的蛤蟆,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 紫芝苗:紫色的芝草,象征着灵性与长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受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文璞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生命、死亡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自由的重视。
诗歌鉴赏:
《逸士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墓地的描绘,表现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生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魂归魄散两逍遥”,既是对灵魂归于自然的释然,也是对生死观的超越。在诗人眼中,死亡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自由的开始。
“小小丘亭慰寂寥”,这里的丘亭不仅仅是墓地的象征,更是隐士心灵归宿的体现。它带给人的不仅是孤独感,还有一种超然的安宁。“守墓未须耘宿草”,这句诗传达了对生命的淡然态度。诗人认为,墓地不需过于打理,生长的杂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自然状态。
最后一句“白蟾方护紫芝苗”,结合白蟾和紫芝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延续与希望,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身处于死寂之地,依然有生命的存在与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死亡的豁达理解,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魂归魄散两逍遥:灵魂归去,身体与灵魂都散去,得以自由自在。
- 小小丘亭慰寂寥:小小的墓丘让人感到安慰,尽管寂寞。
- 守墓未须耘宿草:守护这座墓地并不需要除去杂草,反映出对生命的淡然。
- 白蟾方护紫芝苗:白色的蛤蟆在夜晚护卫着紫色的芝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魂归魄散”和“逍遥”形成了对比。
- 拟人:白蟾被赋予了保护紫芝苗的责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死的哲理,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自然状态的接受,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魂:象征灵魂的自由与解脱。
- 丘亭:代表安息之地,隐士的归宿。
- 宿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自然状态。
- 白蟾与紫芝苗: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魂归魄散”意指什么? A. 灵魂与身体的解脱
B. 生命的结束
C. 对自然的归属
D. 以上皆是 -
小小丘亭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孤独
B. 安宁
C. 归宿
D. 以上皆是 -
“守墓未须耘宿草”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什么态度? A. 恐惧
B. 释然
C. 担忧
D. 无所谓
答案:1. D;2. D;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周文璞的《逸士坟》更侧重于生死哲理的探讨,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田园生活的描绘。两者均展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