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醉中戏作)》
时间: 2025-01-19 14:56: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枝花(醉中戏作)
作者:辛弃疾
千丈擎天手,
万卷悬河口。
黄金腰下印,大如斗。
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
百计千方久,
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
白发空回首。
那时闲说向,山中友。
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
且自栽花柳,
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豪放不羁、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开篇用“千丈擎天手”形容英雄的气概,接着“万卷悬河口”则比喻他丰富的才华。诗中提到的“黄金腰下印”象征着权势和财富,“更千骑弓刀”则表现出他在战场上的威风。接下来的“百计千方久”表现了他在权谋上的机智,但最终却像小孩斗草一样,赢得的却是别人家的偏爱,感到无奈与失落。回首往事,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白发已生,友人已远。最后,他决定自栽花柳,享受当下的美酒生活,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的淡泊和对友谊的怀念。
注释
- 千丈:形容极高的高度。
- 擎天手:比喻力量之大,能撑起天空。
- 万卷悬河口:形容才华横溢,知识丰富。
- 黄金腰下印:象征财富和地位的印记。
- 千骑弓刀:形容战士众多,气势如虹。
- 百计千方:形容尽多的计策和方法。
- 斗草儿童:比喻幼稚的游戏。
- 双眉长恁皱:形容愁苦、无奈的表情。
- 山中友:指代朋友,可能是隐士或同道中人。
- 栽花柳:种植花草,享受自然之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爱国者,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多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以及个人的理想和情感为主题。辛弃疾的词作风格豪迈,情感丰富,常常融入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
创作背景
《一枝花》创作于辛弃疾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思之际,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经历了许多战斗和政治斗争,最终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一枝花(醉中戏作)》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感慨的诗作,辛弃疾在其中描绘了一个英勇豪放的形象,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千丈擎天手”引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豪迈气概的追求,接着的“万卷悬河口”则体现了他博学多才的一面。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渐渐显露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类似“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的比喻,表达了他在权谋与成就上的无力感。
这首诗不仅在情感上富有层次感,也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辛弃疾的独特才华。结尾的“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则用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这种从豪情到淡泊的转变,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丈擎天手: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气概,象征着无比的力量和勇气。
- 万卷悬河口:比喻知识的浩瀚,显示出诗人的才华横溢。
- 黄金腰下印,大如斗: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暗示诗人曾经的地位与成就。
- 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展现出一个英勇的战士形象,象征着力量与荣耀。
- 百计千方久:讲述诗人在权谋上的积累与智慧。
- 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以儿童游戏的比喻表现出无奈的心情。
-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感慨人生的辛苦与无奈。
- 白发空回首:感叹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
- 那时闲说向,山中友:回忆友人,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 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对人生智慧的反思。
- 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带有隐士情怀,享受宁静与美好。
- 但只道今朝中酒:强调对当下生活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丈擎天手”,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诗意。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百计千方久”和“似斗草儿童”,使韵律感更强。
- 排比:连续的短句构成排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辛弃疾对青春、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诗人从豪情壮志的豪放,转入对生活的淡泊,最终选择珍惜当下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擎天手:象征力量,表现出英雄气概。
- 悬河口:代表知识与智慧的丰富。
- 黄金:象征财富与权力。
- 斗草:比喻幼稚的竞争与无奈。
- 白发:象征人生的沧桑与时光的流逝。
- 花柳:象征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千丈擎天手”用来形容什么?
- A. 知识的深厚
- B. 力量的雄浑
- C. 财富的丰厚
- D. 友谊的珍贵
-
填空题:诗中提到“黄金腰下印”,象征着____。
-
判断题: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对/错)
答案
- B
- 财富与权势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君不见》(李白)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放与对现实的反思,但辛弃疾更注重对友情与生活的珍惜。 -
《登高》(王之涣)
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登高》更加强调自然的壮美与人间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选》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