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莲》

时间: 2025-01-19 14:57:18

百尺高楼,两行低树,风卷翠帘,枝摇断影,点滴露痕,冷浸彩鸳双屐。

夜游适。

沧海波深,蓬山烟暧,莲菂暗枯,蚕丝自茧,只隔片时,不许旧欢重拾。

漫追忆。

秋气森札感,平阳孤客。

踏月閒阶,采蘋荒岸,渐觉带宽腰窄。

诗题斑管,恨谱瑶琴,怕伊未识。

待相见,指菱花、教且看颜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头莲
作者:汪东 〔清代〕

百尺高楼,两行低树,风卷翠帘,枝摇断影,点滴露痕,冷浸彩鸳双屐。
夜游适。沧海波深,蓬山烟暧,莲菂暗枯,蚕丝自茧,只隔片时,不许旧欢重拾。
漫追忆。秋气森札感,平阳孤客。踏月閒阶,采蘋荒岸,渐觉带宽腰窄。
诗题斑管,恨谱瑶琴,怕伊未识。待相见,指菱花教且看颜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楼和低树并存的景象,风吹动着翠绿的帘幕,树枝摇曳,影子被风撕裂,露珠滴落,冷冷地浸润着彩色的鸳鸯鞋。
夜游的时光是适宜的,远海波涛汹涌,蓬莱山的烟雾缭绕,莲花的花蕾暗淡而枯萎,蚕丝在茧中自我封闭,只隔着片刻的时间,不允许我重新拾起旧时的欢愉。
我漫无目的地追忆,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深沉,作为平阳的孤客,我在月光下闲步,采摘着荒岸的水草,渐渐感到腰身宽了而心却窄了。
我写下诗题的斑斓管乐,因对瑶琴的谱写感到遗憾,害怕她未曾识得。待到相见时,我会指向菱花,让她看看那变化的颜色。

注释

  • 百尺高楼:形容高耸的建筑。
  • 翠帘:绿色的帘子,象征优雅与诗意的环境。
  • 彩鸳双屐:指彩色的鸳鸯鞋,象征着情感的缠绵。
  • 沧海波深:描绘海洋的深邃,象征着广阔与不可捉摸的情感。
  • 莲菂:莲花的花蕾,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枯萎。
  • 蚕丝自茧:比喻闭塞与自我保护的状态。
  • 秋气森札感: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孤独与沉重。
  • 踏月閒阶:在月光下悠闲地走下台阶,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
  • 指菱花教且看颜色:比喻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传递情感或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徽州,曾任职于朝廷,通晓诗词,风格多以清丽婉约著称。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双头莲》创作于诗人闲适的夜晚,受环境和内心情感的双重影响,诗中表现了孤独与追忆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双头莲》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往昔的眷恋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开篇描绘高楼与低树的对比,展现出一种高低错落的美感,风卷翠帘则带来了动感,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接着,诗人通过“夜游适”的描写,转入对孤寂内心的细腻刻画,沧海与蓬山的结合,象征着人心的深邃与难以捉摸。

在诗中,莲花的枯萎与蚕丝的闭塞交织在一起,暗示了美好事物的逝去与内心情感的压抑,表现了诗人对旧欢的无奈与追忆。后半部分的描写则通过月光下的闲适与对瑶琴的遗憾,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细腻而真实。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深刻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尺高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追求。
  • 风卷翠帘:风的动作使得环境生动,带来一种动态的美感。
  • 枝摇断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破碎。
  • 点滴露痕:露珠的滴落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 冷浸彩鸳双屐:冷的浸润让情感的温度下降,表现出内心的冷漠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沧海波深”比喻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 拟人:如“枝摇断影”,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理想与追求。
  • 低树:象征平凡与现实。
  • 莲花:象征美好与纯洁,但也暗示着美好的逝去。
  • 月光:象征宁静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尺高楼”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追求
    • B. 现实的困境
    • C. 时光的流逝
    • D. 孤独的感受
  2. “沧海波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深邃与复杂
    • C. 轻松
    • D. 绝望
  3. 诗中提到的“彩鸳双屐”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的爱情
    • B. 生活的烦恼
    • C. 追求的理想
    • D. 对往昔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汪东的《双头莲》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浓厚的孤独感和对过往的怀念,但汪东更加细腻地描绘了内心的挣扎与情感的复杂,而李白则以豪放的笔触表现情感的直率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东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