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山看雾起,雷为雨吹嘘。
淡淡秋无迹,淙淙夜不虚。
池塘堪浴佛,稞麦渐仓储。
更喜羊脂厚,厨供大嚼初。
白话文翻译:
在南山上看见雾气升起,雷声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雨打气。淡淡的秋天没有明显的迹象,夜晚的流水声淙淙而响,显得格外真实。池塘中适合沐浴佛像,稻谷和麦子逐渐进入仓库。更令人高兴的是羊脂厚,厨房里开始准备丰盛的美食。
注释:
- 南山:南方的山,象征着秋季的宁静。
- 看雾起:目击雾气升起,暗示天气变化。
- 雷为雨吹嘘:雷声像是在为降雨的到来而鼓舞。
- 淡淡秋无迹:秋天的气息并不明显,给人一种清淡的感觉。
- 淙淙夜不虚:夜晚的流水声清晰可闻,增添了夜的真实感。
- 池塘堪浴佛:池塘水清,适合用来沐浴佛像,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宗教氛围。
- 稞麦渐仓储:稻谷和小麦逐渐被储存起来,表示丰收的季节。
- 羊脂厚:形容羊脂的丰富,暗示美食的丰盛。
- 厨供大嚼初:厨房里开始准备丰盛的美食,暗示即将享用美好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和琳,清代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她的作品常常展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西招四时吟》系列诗作反映了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感悟,以及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农业社会,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和农作物的丰收,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西招四时吟 其三》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象的诗,开篇以“南山看雾起”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雾气的升起和雷声的鼓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诗中“淡淡秋无迹”则表现了秋季的轻盈与无痕,给人一种清淡、优雅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目光转向池塘,提到“池塘堪浴佛”,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还蕴含着一种宗教的宁静与洗涤的意象,仿佛在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平和。
“稞麦渐仓储”一句,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农作物的成熟与储存,象征着劳动的成果,传递出对生活的感恩。而最后一句“更喜羊脂厚,厨供大嚼初”则是对生活享受的期待,表现出对美食的向往与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而细腻,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山看雾起:描绘南山的自然景象,细腻而生动。
- 雷为雨吹嘘:雷声象征着即将来临的雨,表现自然的变化。
- 淡淡秋无迹:秋季的气息淡薄,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淙淙夜不虚:夜晚的水声真实而清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池塘堪浴佛:池塘水清,适合用来沐浴佛像,象征宁静与洗涤。
- 稞麦渐仓储:稻谷和小麦的成熟,表现丰收的喜悦。
- 更喜羊脂厚:羊脂的丰盛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厨供大嚼初:厨房里丰盛的美食,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拟人:雷声被形容为“吹嘘”,赋予了自然现象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池塘、稞麦、羊脂等意象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秋意与丰收的喜悦,展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宁静与自然。
- 雾:自然变化,象征神秘。
- 秋:象征丰收与成熟。
- 池塘:象征宁静与洗涤。
- 稞麦:象征劳动与丰收。
- 羊脂:象征美食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
- C. 文化
- D. 人情
-
“池塘堪浴佛”这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美食
- B. 自然
- C. 宗教
- D. 秋天
-
诗中提到的“稞麦渐仓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丰收的喜悦
- C. 对未来的恐惧
- D.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 B. 自然
- C. 宗教
- B. 丰收的喜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写夜晚的宁静,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夕》:描绘秋天的景象,情感上更为沉重,强调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