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

时间: 2025-01-14 07:19:41

世有傀儡棚,帐幙深遮围。

衣冠巧装饰,观者迷是非。

自谓真好手,不知若为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
作者: 魏了翁

世有傀儡棚,帐幙深遮围。
衣冠巧装饰,观者迷是非。
自谓真好手,不知若为归。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世界上有傀儡戏的棚子,帐篷深深地遮挡着四周。
那些衣服和帽子装饰得非常精致,观众看了都迷惑了是非对错。
他们自以为是的高手,实际上不知道该如何回归本真。


注释

  • 傀儡棚:傀儡戏的表演场所,意指表面华丽的假象。
  • 帐幙:遮挡的帐篷。这里形容环境的封闭与隐秘。
  • 衣冠巧装饰:指精巧的衣服和头饰,象征着外在的虚华。
  • 观者:观看表演的人,暗示人们容易被表面迷惑。
  • 真好手:自以为技艺高超的人,实际上却迷失了方向。
  • :归于本真,回归真实的自我。

典故解析

  • 傀儡戏:古代的一种表演艺术,使用木偶或人偶进行表演。这里用来比喻生活中的虚假和表象。
  • 迷是非:指人们在表象的迷惑中无法分辨是非,反映了社会对真实与虚假判断的混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30-1290),南宋末年人,字明仲,号白云居士,晚号清风居士,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魏了翁在湖畔游玩时,受到李参政的启发,表达了对社会上虚假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是一首揭示社会虚伪现象的诗。诗人通过“傀儡棚”这一意象,引入了一个充满假象的世界,展示了人们在华丽表象下的迷失。诗中通过对“衣冠巧装饰”的描写,强调了外表的华丽与内心的空虚之间的矛盾。观众在这种情况下,迷失了对真相的判断,不能辨别是非。

接着,诗人借助“自谓真好手”的自嘲,揭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实际上对生活的真实状态毫无所知,无法回归自我。这一层的意象传达了魏了翁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华丽”的表象与“真实”的内涵,诗人表达了对人们追求虚荣的批判。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感慨,也有对人性的深思,体现了魏了翁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有傀儡棚,帐幙深遮围。
    生活中存在着傀儡戏的表演,四周被厚重的帐幔遮挡,暗示着一种隐秘和虚假。

  2. 衣冠巧装饰,观者迷是非。
    演出者精心打扮,观众却因此而迷失了判断,反映出表象的迷惑性。

  3. 自谓真好手,不知若为归。
    这些自以为技艺高超的人,实际上却迷失在了虚假的表象中,不知道如何回归真实的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傀儡戏,暗示社会的虚假。
  • 对仗:使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衣冠巧装饰”与“观者迷是非”相对。
  • 反语:通过“自谓真好手”反映出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讽刺。

主题思想

诗歌以傀儡戏为引子,探讨了社会中真假、虚实的对立,反映了人们在华丽表象下的迷失与困惑,主旨在于提醒人们要回归真实的自我,警惕表面的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傀儡棚:象征虚假与表象。
  • 帐幙:隐秘与遮蔽,反映人们对真实的逃避。
  • 衣冠:象征外在的虚荣与装饰。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主题,传达了对社会虚伪现象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傀儡棚”象征什么?

    • A. 真实的生活
    • B. 虚假的表象
    • C. 自然风光
  2. 诗中提到的“衣冠巧装饰”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内心的真实
    • B. 外在的虚华
    • C. 文化的传承
  3. “自谓真好手”里的“好手”指的是什么?

    • A. 技艺高超的人
    • B. 普通人
    • C. 自然的规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反映对自然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对社会现状的揭示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魏了翁 vs. 杜甫:两者都关注社会现象,魏了翁偏重虚假与表象,杜甫则更关注生活的艰辛与真实的困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 魏了翁研究专著及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