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重湖汎月
作者:魏了翁 〔宋代〕
水月皆内景,入秋倍清晖。世无善观者,滔滔吾谁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的意思是:湖面上月光映照,水中和月色交融,显现出内心的景致;秋天来临,景色更加清明。世间没有善于观赏这种美景的人,滔滔的江水,我又该向何处归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水月:水中的月影,象征自然美景。
- 内景:指内心的景象,暗示心灵的感受。
- 清晖:清澈的光辉,形容秋天的明亮。
- 善观者:善于欣赏美景的人。
- 滔滔:形容水势汹涌,流动不息。
- 归:指归处或归宿,隐含对归属的思考。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水月景象,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内心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君贞,号惭愧居士,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了翁在靖州任职期间,受周围山水的启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水中月影的美丽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水月皆内景”,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的水月图,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接下来的“入秋倍清晖”将季节的变化引入,秋天的到来带来了更为清晰的光辉,象征着一种透彻的心境。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世间善于观察美景者的失落感,仿佛在说,虽然自然如此美丽,但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却寥寥无几。最后一句“滔滔吾谁归”更是引发了对归属的思考,滔滔江水让人感到孤独与迷茫,诗人似乎在问:在这美丽的自然中,我究竟该归向何处?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生的共鸣,体现了魏了翁敏锐的观察力和哲学思考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月皆内景:水中映射的月光都反映了我的内心世界,表明自然与内心的结合。
- 入秋倍清晖:秋天的到来,使得光辉更加明亮,象征着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 世无善观者:世间少有人能真正欣赏这种美景,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 滔滔吾谁归:流动的江水让我迷茫,我又该向何处归去,隐含对归宿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中的月光比作内心的景象,表现内外的和谐。
- 对仗:如“水月”“清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排比:通过描述景物,层层递进,深化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水月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体现了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流动与变幻,也代表着心灵的柔软。
- 月:象征孤独与宁静,常常与思乡、思念相联系。
- 秋:象征成熟与凋零,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清晖:象征光明与希望,传达内心的宁静与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月皆内景”中的“内景”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内心的感受
C. 外在的景象
D. 记忆的画面 -
诗人通过“滔滔吾谁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迷茫
C. 思乡
D. 愤怒 -
诗中的“入秋倍清晖”暗示了什么? A. 秋天的来临
B. 景色的变化
C. 内心的宁静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感慨。虽然两者主题相似,但魏了翁的作品更加强调了内心的思考与归属感的迷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魏了翁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