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时间: 2025-01-04 12:31:34

十二金钗对对铺,三千粉黛腻如酥。

君王莫道六宫丑,一个西施已坏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金钗对对铺,
三千粉黛腻如酥。
君王莫道六宫丑,
一个西施已坏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美丽的女子,十二位金钗相互对称地铺展着,三千名妆饰精致的女子如同柔滑的黄油。君王不要说六宫的女子丑陋,一个西施就能使整个吴国覆灭。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钗:古代女子的发饰,象征美丽和身份。
  • 粉黛:指女子的妆容,形容她们的美丽。
  • 君王:指统治者,诗中指吴王。
  • 六宫:古代宫廷中居住的妃嫔。
  • 西施:传说中的四大美人之一,以美貌闻名。

典故解析: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因其倾国倾城的容貌而使吴国的君主沉迷于她的美丽,从而导致吴国的灭亡。诗句中提到“一个西施已坏吴”,暗指美丽的女子能够影响国家兴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望,宋代诗人,精于山水诗和咏物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见长,常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宁繁荣之时,诗人借古代美人西施之事,反映出对美的追求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施为主题,通过对比描绘出宫中女子的美丽,表现了美丽对人的强大影响力。开篇以“十二金钗对对铺”展现出宫廷中女子的华丽与多彩,暗示她们的美丽如同金钗般璀璨。接着用“三千粉黛腻如酥”形容她们妆容的精致,突显出她们的青春与魅力。

而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引入君王的看法,警示他不要轻视宫中其他女子的美貌,因为“一个西施已坏吴”,强调了西施的美丽对国家命运的巨大影响。此处不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对权力与美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表明了美丽的女子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美的力量,反映出作者对美的崇敬与对权力游戏的批判,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二金钗对对铺:描绘女子的华丽,金钗象征着她们的美貌与身份。
  2. 三千粉黛腻如酥:形容女子的妆容细腻,强调她们的美丽。
  3. 君王莫道六宫丑:警示君王不要贬低其他女子的美。
  4. 一个西施已坏吴:指出西施的美丽能改变国家命运,暗含美的巨大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十二金钗对对铺”和“三千粉黛腻如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将美丽的影响力夸大,提升了主题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施的描绘,探讨了美与权力之间的关系,表达了美丽对人心和历史的深远影响,揭示了权力和美的双重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钗:象征美丽与身份地位。
  • 粉黛:代表女子的妆容,体现出青春与魅力。
  • 西施:美丽的象征,暗示着美丽的毁灭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施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统治者
    • C. 战争
    • D. 贫穷
  2. 诗中提到的“十二金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女子的发饰
    • C. 武器
    • D. 书籍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斗的赞美
    • B. 美的力量
    • C. 自然的美
    • D. 家庭的幸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柴望的《西施》同样探讨了美的主题,但前者更多关注自然之美,后者则侧重于人间美对社会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