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曹起妄情。
白话文翻译:
海里的普通鱼不知其名,成千上万的生命只是一碗羹。无缘无故地被称为西施舌,重又引起孩子们的妄想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凡鱼:普通的鱼。
- 无端:没有理由,毫无缘由。
- 西施舌:指一种鱼,因其形状像西施的舌头而得名。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美丽与诱惑。
- 儿曹:孩子们,指小孩或年轻人。
典故解析: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名字常用于形容美丽的事物。在此诗中,称鱼为“西施舌”可能是在讽刺美丽的事物也可能只是平凡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本中,字季恭,号半山,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作多抒发人生哲理和社会感慨而受到后人称赞。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阶段。诗人可能试图通过对海上鱼的描绘,反映社会上对美的误解与追求。
诗歌鉴赏:
《西施舌》这首诗以海上鱼为引子,表面看似描写简单的自然景象,实则蕴含了对美与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所提到的“凡鱼”,代表了那些未被认识的、普通的生命,而“百千生命一杯羹”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成千上万的生命最终都化为一碗羹,令人感到叹息。
而“无端更号西施舌”的描写则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逐和幻想。这里的“西施舌”不仅是对一种鱼的称谓,也可以看作对美的讽刺。美丽的外表往往掩盖了内在的平凡与无聊,而这种无端的美化,正是人们对生活的妄想与追求。
整首诗在平淡中带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对美的执念,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上凡鱼不识名:海里的鱼是普通的,不被人知晓其名,暗示社会对常见事物的忽视。
- 百千生命一杯羹:成千上万的生命最终只是一碗羹,表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无端更号西施舌:毫无理由地被称为西施舌,讽刺人们对美的追求是盲目的。
- 重与儿曹起妄情:再次引发年轻人对美的幻想,强调了这种妄想的无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普通鱼比作无名生命,强调其价值的被忽视。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对称感强,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平凡与美的对比,探讨了人们对美的幻想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上凡鱼:象征着平凡与无名。
- 西施舌:象征着美丽和诱惑。
- 杯羹: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施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美丽的事物
C. 一种美食
D. 以上都有 -
诗人在描述生命时使用了什么意象? A. 鲜花
B. 杯羹
C. 大海
D. 流水 -
诗中提到的“儿曹”指的是: A. 老人
B. 年轻人或儿童
C. 学者
D. 渔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该诗与唐代王维的《鸟鸣涧》进行比较,两者都涉及自然与生命的主题,但王维的诗更为清新自然,而吕本中的《西施舌》则带有讽刺与深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