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宿直》

时间: 2025-01-08 21:29:27

离离树子鹊惊飞,独倚枯筇无限时。

千丈虚廊貯明月,十分奇事更新诗。

人间路绝窗扉语,天上云空阁影移。

遥想王戎烛下算,百年辛苦一生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离树子鹊惊飞,
独倚枯筇无限时。
千丈虚廊貯明月,
十分奇事更新诗。
人间路绝窗扉语,
天上云空阁影移。
遥想王戎烛下算,
百年辛苦一生痴。

白话文翻译

在树枝上,几只麻雀受惊飞起,
我独自倚靠着枯老的竹杖,似乎没有尽头的时光。
千丈高的空廊里,收藏着明亮的月光,
十分奇特的事情又让我重新写下诗篇。
人间的道路断绝了,窗外再无言语,
天上的云彩在空中,阁楼的影子不断移动。
遥想起王戎在烛下算计,
百年的辛苦换来一生的痴迷。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离:形容树木枝叶繁茂的样子。
  • 栖:停留,栖息。
  • 独倚:独自依靠。
  • 枯筇:干枯的竹杖。
  • 千丈:形容极高的程度。
  • 虚廊:空旷的走廊。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奇事:奇特的事情。
  • 窗扉:窗户和门扉。
  • 云空:天空中的云。
  • 阁影:楼阁的影子。
  • 王戎:王戎,东晋时期的名士。
  • 烛下算:在烛光下进行思考或计划。

典故解析

王戎是东晋著名的士人,以聪明才智著称,常常在烛光下思考。他的形象在这里象征着勤奋与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之时,反映了他在孤独时的心境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道山宿直》是一首描绘诗人夜宿道山时的情景,展现了他在自然中独自思考的状态。诗的开头以“离离树子鹊惊飞”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树上的麻雀被惊飞,暗示着一种静谧被打破的瞬间。接着“独倚枯筇无限时”表达了诗人独自倚靠竹杖的孤独感,似乎在无尽的时光中思索着什么。

“千丈虚廊貯明月”,此句通过“虚廊”一词,塑造了一个高远空灵的意境,明月的光辉被诗人所珍藏,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而“十分奇事更新诗”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得到了新的灵感,重新开始创作,表现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后半部分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人间路绝窗扉语”,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断裂,似乎只有在这样的孤独中才能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真谛。最后,“遥想王戎烛下算,百年辛苦一生痴”则引入了历史人物王戎,通过他的勤奋与执着,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坚持,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离树子鹊惊飞:生动描绘了自然环境,树上的麻雀受惊飞起,暗示了宁静中的动荡。
  2. 独倚枯筇无限时:诗人独自倚靠着竹杖,感受到时间的无尽,传达一种孤独感。
  3. 千丈虚廊貯明月:高高的走廊中收藏着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诗人对美的追求。
  4. 十分奇事更新诗: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获得新的灵感,重新开始创作。
  5. 人间路绝窗扉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6. 天上云空阁影移:天上的云彩和阁楼的影子不断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遥想王戎烛下算:引入历史人物王戎,反映诗人的思考。
  8. 百年辛苦一生痴:总结一生的追求与辛苦,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千丈虚廊”比作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拟人:云彩和影子似乎在移动,赋予它们生命。
  • 对仗:如“人间路绝”和“天上云空”,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在孤独中追求理想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子: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
  •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美。
  • 枯筇: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坚韧。
  • 窗扉: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隔阂。
  • 王戎:象征勤奋与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离离树子鹊惊飞”的意义是: A. 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
    B. 表达孤独感
    C. 形容麻雀的数量很多

  2. “千丈虚廊貯明月”中的“虚廊”意指: A. 实在的走廊
    B. 空旷的走廊
    C. 阁楼

  3. 王戎在诗中象征: A. 诗人的孤独
    B. 勤奋与执着
    C. 美好理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道山宿直》与《静夜思》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孤独的感受。然而,《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道山宿直》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