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少日争名翰墨场,
只今扶杖送斜阳。
青青草木浮元气,
渺渺山河接故乡。
作吏不妨三折臂,
搜诗空费九回肠。
子房与我同羁旅,
世事千般酒一觞。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曾争着在书法和诗词的世界中取得名声,如今已老,只能拄着拐杖,送走斜阳。青青的草木反映着我的生气,渺茫的山河与我的故乡相连。做个官员也无妨,三次折臂又何妨,搜寻诗句却空费了我的心血。子房和我同在这旅途,人生的种种就如同一杯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翰墨:指书法和诗文。
- 扶杖:用拐杖支撑,暗指年老体衰。
- 斜阳:夕阳,象征着衰老和时光流逝。
- 浮元气:青草树木中充满生机的气息。
- 羁旅:旅途,漂泊的生活。
- 子房:指张良,汉初名将,常被后人作为贤者的象征。
典故解析:
- “子房与我同羁旅”中的“子房”指的是历史人物张良,因其在历史上被视为智者,诗人以此表达对志同道合者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允升,号石湖,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深受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擅长抒情,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感悟与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感怀》是一首深具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追求与年老时的无奈,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即以“少日争名翰墨场”引入,展现了年轻时对名利的渴望。然而“只今扶杖送斜阳”则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伴随着夕阳的落下,诗人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无法再像往昔一样追逐名利。
“青青草木浮元气,渺渺山河接故乡”则透出对自然和故乡的眷恋,青草树木不仅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生气与希望。接下来的“作吏不妨三折臂”,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虽然身居官位,但仍感到空虚和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子房与我同羁旅,世事千般酒一觞”则以张良为引,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世事如同一杯酒,喝下去的尽是苦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个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日争名翰墨场”:年轻时我在书法和诗歌的领域中争名。
- “只今扶杖送斜阳”:如今已老,只能拄着拐杖,送走夕阳。
- “青青草木浮元气”:青草树木中充满生机与活力。
- “渺渺山河接故乡”:渺茫的山河与我的故乡相连。
- “作吏不妨三折臂”:做个官员也无妨,三次折臂又何妨。
- “搜诗空费九回肠”:搜寻诗句却让我心中空虚,白白费心。
- “子房与我同羁旅”:张良和我同在这漂泊的旅途。
- “世事千般酒一觞”:人生的种种就如同一杯酒,苦涩无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少日争名”对“只今扶杖”,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一杯酒,形象生动。
- 拟人:草木“浮元气”,赋予自然生命的特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青春逝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翰墨:象征文人追求的名声和事业。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青青草木: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山河:象征故乡的情感纽带。
- 酒:象征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房”指的是谁?
A. 李白
B. 张良
C. 杜甫 -
“少日争名翰墨场”中“翰墨”指的是什么?
A. 书法和诗文
B. 绘画
C. 音乐 -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忽略
B. 反思与感慨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酒的热爱。
- 杜甫《登高》:抒发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苦难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陈与义的《感怀》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后者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华诗词大观》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