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怀古》

时间: 2024-09-19 22:05:25

谕苗台下雨如烟,天马浮岚落眼前。

往日旌旗馀杀气,至今桴鼓出群贤。

橘洲屡阻和夷策,西屿争传檄蜀篇。

寄语防边诸将吏,异时灵麓即燕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谕苗台下雨如烟,
天马浮岚落眼前。
往日旌旗馀杀气,
至今桴鼓出群贤。
橘洲屡阻和夷策,
西屿争传檄蜀篇。
寄语防边诸将吏,
异时灵麓即燕然。

白话文翻译:

在谕苗台下,细雨如烟,
天马在云雾中浮现。
往日的旌旗仍留有杀气,
至今的桴鼓声响起,群英荟萃。
橘洲屡次阻碍和夷的谋略,
西屿争相传唱蜀国的篇章。
寄语防边的诸位将领,
希望有朝一日灵麓能够重现辉煌。

注释:

字词注释:

  • 谕苗台:指的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可能与历史有关。
  • 天马:传说中的神兽,象征迅速和英勇。
  • 旌旗:指军队的旗帜,象征着战争。
  • 桴鼓:乐器,用于鼓舞士气,表示战斗的号召。
  • 橘洲:可能指的是一个历史上重要的地点,与政治和军事活动相关。
  • 和夷:代表与外族的和解或军事策略。
  • 灵麓:指美丽的山麓,象征着理想中的安宁和繁荣。

典故解析:

  • 燕然:出自《诗经》,原意为“燕然山”,象征着归隐和安宁。诗中提到灵麓即燕然,暗指希望能有一个和平的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维棣,清代诗人,以抒情和咏史见长,作品多描绘历史典故,表现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麓山怀古》创作于清代时期,背景是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麓山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谕苗台的雨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开头的“雨如烟”渲染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烟云。接着“天马浮岚”则引入了神话的意象,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往日旌旗馀杀气”的句子,传达出曾经战火纷飞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而“至今桴鼓出群贤”则展现了当下士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了对比。接下来的“橘洲屡阻和夷策”与“西屿争传檄蜀篇”则体现了国家的复杂局势,展示了不同地域间的斗争与合作。

最后两句“寄语防边诸将吏,异时灵麓即燕然”则是对未来的期望,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平的渴望。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谕苗台下雨如烟:描绘了一个朦胧的雨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2. 天马浮岚落眼前:象征着希望和梦幻,结合雨景,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3. 往日旌旗馀杀气:回顾历史,提到战争的残酷,营造紧张的氛围。
  4. 至今桴鼓出群贤:表达士人们奋发有为,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5. 橘洲屡阻和夷策:暗示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体现了历史的曲折。
  6. 西屿争传檄蜀篇:涉及到历史故事,表现出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斗争。
  7. 寄语防边诸将吏:直接对将领们寄予希望,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8. 异时灵麓即燕然:展望未来的美好,带有一种理想化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旌旗”与“桴鼓”,形成了整齐的节奏感。
  • 比喻:如“雨如烟”,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象征:如“天马”象征着希望,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的回顾,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和思考,带有忧愁的情感。
  • 天马:象征着理想和速度,传达出对未来的希望。
  • 旌旗:代表战争和历史的沉重。
  • 桴鼓:象征着士气和团结的力量。
  • 灵麓:象征理想中的安宁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谕苗台”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个地名
    C. 一个历史人物

  2. “天马浮岚”中的“天马”象征: A. 战争
    B. 希望
    C. 失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麓山怀古》均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关注历史与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