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女》

时间: 2025-01-01 12:53:07

越女兰舟泛绿漪,采莲花露湿红衣。

万荷影裹歌声过,惊起鸳鸯贴水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莲女 黄庚 〔宋代〕

越女兰舟泛绿漪,采莲花露湿红衣。 万荷影裹歌声过,惊起鸳鸯贴水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越地的女子乘坐着装饰雅致的船只在碧绿的水波上荡漾,采摘莲花时,花瓣上的露水沾湿了她们红色的衣裳。在无数荷叶的掩映下,她们的歌声飘过水面,惊动了在水面上嬉戏的鸳鸯,使得它们贴着水面飞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越女:指越地的女子,越地多指今浙江一带。
  • 兰舟:装饰雅致的船只。
  • 绿漪:碧绿的水波。
  • 红衣:红色的衣裳。
  • 万荷影:形容荷叶非常多,形成浓密的影子。
  • 裹:掩映。
  • 贴水飞:贴近水面飞翔。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而是通过描绘越女采莲的情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女子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热爱和对女性生活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女子采莲的情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以及女子们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首句“越女兰舟泛绿漪”,通过“兰舟”和“绿漪”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优雅宁静的水乡画卷。次句“采莲花露湿红衣”,进一步以“花露”和“红衣”相映成趣,展现了女子采莲时的生动场景。后两句“万荷影裹歌声过,惊起鸳鸯贴水飞”,则通过“万荷影”和“歌声”以及“鸳鸯”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音乐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热爱和对女性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女兰舟泛绿漪”:描绘了越地女子乘坐装饰雅致的船只在碧绿的水波上荡漾的情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2. “采莲花露湿红衣”:通过“花露”和“红衣”相映成趣,展现了女子采莲时的生动场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3. “万荷影裹歌声过”:通过“万荷影”和“歌声”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音乐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
  4. “惊起鸳鸯贴水飞”:通过“鸳鸯”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兰舟”比喻装饰雅致的船只,增添了画面的优雅感。
  • 拟人:通过“惊起鸳鸯贴水飞”的描绘,赋予了鸳鸯以人的情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女子采莲情景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以及女子们的生活情趣,传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热爱和对女性生活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舟:装饰雅致的船只,增添了画面的优雅感。
  • 绿漪:碧绿的水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 花露:花瓣上的露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红衣:红色的衣裳,与花露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万荷影:形容荷叶非常多,形成浓密的影子,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音乐感。
  • 鸳鸯:在水面上嬉戏的鸟类,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越女”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A. 越地 B. 江南 C. 北方 D. 西方

  2. 诗中的“兰舟”是什么意思? A. 普通的船只 B. 装饰雅致的船只 C. 大船 D. 小船

  3. 诗中的“绿漪”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荷叶 B. 碧绿的水波 C. 绿色的衣裳 D. 绿色的草地

  4. 诗中的“红衣”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荷叶 B. 红色的衣裳 C. 红色的花瓣 D. 红色的船只

  5. 诗中的“万荷影”形容的是什么? A. 荷叶非常多 B. 荷花非常多 C. 水波非常多 D. 船只非常多

答案:1. A 2. B 3. B 4. B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同样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自然景物的生动场景。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对西湖风光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

诗词对比:

  • 黄庚的《采莲女》与杨万里的《小池》:两者都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但黄庚的诗更注重对女性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江南水乡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