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世人难问,先忧计总疏。
已沦中下策,空负短长书。
交自分今古,吾谁问毁誉。
壮心看渐冷,且共老江渔。
白话文翻译
后来的世人难以询问,早先的忧虑与计策总是显得疏漏。
如今已沦落为下策,白白辜负了那些短小的长篇书籍。
交友自我分辨古今,我又何必在乎别人对我的毁誉?
壮志已然渐渐冷却,不如与老渔夫一起度过晚年。
注释
- 难问:难以询问,表示对后人来说难以了解。
- 先忧计总疏:早先的忧虑和计划都是疏漏的,意指对未来的预见和准备不够周全。
- 已沦中下策:已经沦落为下策,指现状的无奈。
- 空负短长书:空白地辜负了那些书籍,不论是短的还是长的。
- 交自分今古:交友自己分辨古今,表示对交往的选择。
- 毁誉:毁谤和赞誉,指别人的评价。
- 壮心看渐冷:壮志的心情逐渐冷却,表现出对理想的失落。
- 且共老江渔:与老渔夫一起度过晚年,表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江渔”可能暗指隐士生活,古代文人常以渔夫作为隐逸者的象征,表达一种与世无争、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余佑,清代著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省、抒怀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可能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结合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理想的失落,表达对世事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提到后世人难以询问,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预示着对个人理想的失落与对未来的迷茫。第三句“吾谁问毁誉”,体现了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淡然态度,显示出一种自我解脱的情怀。最后一句“且共老江渔”则是一种归隐的理想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暗示着对名利的超然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奈与淡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后世人难问:表明后人对前人的事情缺乏了解。
- 先忧计总疏:反映出当初的忧虑与计划都显得不够周全。
- 已沦中下策:指现状的不如意,已经变得无奈。
- 空负短长书:指未能实现理想,辜负了自己的学识。
- 交自分今古:强调自我选择朋友的重要性。
- 吾谁问毁誉:表示对外界评价的漠然。
- 壮心看渐冷:表达理想逐渐消退的无奈感。
- 且共老江渔:向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毁誉”与“今古”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士生活与渔夫结合,传达出归隐的愿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对世俗评价的淡然态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后世”:象征未来,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无奈。
- “壮心”:代表理想与抱负,象征着人生的追求与奋斗。
- “江渔”:象征隐逸生活,代表着对自然与内心安宁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毁誉”是指什么? A. 朋友
B. 名声
C. 学问
D. 财富
答案:B -
填空题: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____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无奈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壮心”代表了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余佑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
- 王余佑的诗更加内敛,情感深沉。
- 李白则表现出洒脱与豪放,强调个体的自由与不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余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