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归至郡圃残雪销尽
三日东风入万家,
草间残雪不留些。
儿童道是雪犹在,
笑指梅花作雪花。
白话文翻译:
在春风吹拂了三天之后,万家灯火都感受到了暖意。草地上的残雪已经完全消融。孩子们却以为雪还在,笑着指着梅花说那是雪花。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 万家:形容许多家庭,表示广泛的影响。
- 残雪:指的是还未完全融化的雪,象征着冬天的余寒。
- 儿童:小孩子,代表着单纯和天真。
- 梅花:梅花在冬春之交盛开,象征着坚韧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描绘了春风吹拂后,残雪消融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儿童的天真无邪。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送客归至郡圃残雪销尽》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田园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活的变化。首句“三日东风入万家”生动描绘了春风的温暖,传递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接着“草间残雪不留些”则描写了冬天的残余逐渐消散,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新生的希望。
而后两句“儿童道是雪犹在,笑指梅花作雪花”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和无邪。孩子们的想象力让梅花与雪花相联系,展现了他们对春天的美好憧憬与纯真思维。整首诗在简约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日东风入万家”:春风连续三天吹拂,带来了温暖和生机,影响了每一个家庭。
- “草间残雪不留些”:草地上的残雪在春风的影响下已经完全消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儿童道是雪犹在”:孩子们天真无邪,以为雪还在,表现出他们的纯真与幻想。
- “笑指梅花作雪花”:孩子们指着梅花,认为那是雪花,展现了他们对春天美好的期待和想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雪花,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想象力。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温暖的属性,使得自然更具生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来临、自然的复苏以及儿童的纯真,传达出一种希望与生机。通过儿童的视角,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着春天,代表着温暖与生机。
- 残雪:代表冬天的结束,蕴含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儿童:象征着纯真、无邪和对生活的好奇。
- 梅花:象征着坚韧、希望和春天的来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孩子们认为梅花是什么?
- A. 雪花
- B. 玫瑰
- C. 桃花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忧伤
- B. 失落
- C. 期待与生机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送客归至郡圃残雪销尽》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杨万里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儿童的纯真,而王维则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