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和谢昌国送管相士韵
原文展示:
半世缘痴自作劳,万人争处我方逃。
怜渠识尽公卿得,一马归来骨转高。
白话文翻译:
我为了这半生的缘分,白白地辛劳;
在万人争抢的地方,我却选择逃避。
可怜他对公卿的得失了如指掌,
一匹马归来,骨头却显得更加高大了。
注释:
- 半世:半生,也指一段长时间的生活。
- 缘痴:因缘而痴迷,指作者因对某种缘分的执着。
- 万人争处:形容竞争激烈的场合。
- 怜渠:可怜他,指对管相士的同情与欣赏。
- 识尽:了解透彻,指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 公卿得:指的是权贵官员的得失。
- 一马归来:指骑马归来,象征成功或荣归。
- 骨转高:形容人的气度或地位随之提高,或者比喻名望的增加。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竞争的思考。作者在面对名利纷争时选择了逃避,反映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属于“江西诗派”。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年代,诗人通过对世俗竞争的逃避,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漠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理。首句“半世缘痴自作劳”直接点出作者对世俗名利的疲惫感,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缘分的感慨。第二句则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尽管身处竞争之中,作者却选择了逃避,这种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无所谓与淡然。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对“渠”的同情和欣赏,揭示了一个对社会有深刻见解的人物形象。他的“识尽公卿得”,不仅是对社会地位的理解,更是一种对复杂人性的洞察。最后一句“一马归来骨转高”则暗示了成功的归来,虽然只是一种物质象征,实则表达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蕴含着沉重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世缘痴自作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缘分的执着,强调了因这种执着而造成的辛劳。
- 万人争处我方逃:表现出对竞争激烈环境的不屑,选择了退避的态度。
- 怜渠识尽公卿得:对“渠”的同情,暗示其对社会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
- 一马归来骨转高:成功回归的象征,暗示地位的提升,但也反映了对功利的淡然。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两两句对仗工整,形成音韵和谐。
- 比喻:用“马”象征成功与归来。
- 反讽:通过对逃避的选择,反映对名利的鄙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感受,探讨了人生的机遇、竞争与自我价值的追寻。它传达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作者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缘:象征人生的际遇与关系。
- 万人争处:象征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 马:象征成功与归来的荣光。
- 骨:象征人们的地位与成就。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竞争中的无奈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逃避的原因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竞争的厌倦
C. 对朋友的关心
D. 对家庭的责任 -
“一马归来骨转高”中的“马”象征什么? A. 朋友
B. 成功与荣耀
C. 旅行
D. 事业 -
诗中表现出的情感基调是: A. 激昂的斗志
B. 对世俗的冷漠与超脱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 王维《终南山》:描绘隐居生活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但王维更倾向于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宁静,而杨万里则通过个人经历直接表达对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