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然乘兴一登楼。江色俯晴流。试看千山枫老,无奈又残秋。云影碧,晚峰浮。雁声悠。栏杆倚遍,地上天边,何处消愁。
白话文翻译:
偶然心情好,登上高楼远眺。俯视江水在阳光下闪耀。看看那千山的枫树已经变老,然而又是残秋的时节。云影在碧空中飘浮,晚霞映照着高峰。雁声悠悠传来。我依靠在栏杆上,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不知该往何处去消解我的愁苦。
注释:
- 偶然:表示突发的心情。
- 乘兴:指因兴致而做某事。
- 俯:向下看。
- 江色:江水的色彩。
- 枫老:形容枫树已老,暗示时光流逝。
- 残秋:指秋季即将结束,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
- 云影碧:云的影子在蓝天上。
- 雁声悠:指大雁的叫声,悠长而富有韵味。
- 栏杆倚遍:表示依靠在栏杆上,四处观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仪(约1634-1711),字季恭,号瑗山,清代女词人,擅长写词和诗,尤其以抒情见长。她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诉衷情 秋望》写于秋季,正值枫叶渐红、秋意渐浓之时。诗人在高楼之上,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借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诉衷情 秋望》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全诗以“登楼”开始,设置了一个高远的视角,诗人置身于高楼之上,俯瞧着江水与远山,形成了一种开阔的视觉空间,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余地。接着,诗人通过“千山枫老”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暗示着人事的变迁和内心的惆怅。
“云影碧,晚峰浮”一句,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清澈与宁静,云的影子在蓝天中轻轻飘动,晚霞映照着高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象。然而,这样的美丽却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忧伤。接下来“雁声悠”引入了秋天的另一象征——大雁,借助雁声的悠长,进一步渲染出诗人的孤独感。
最后几句“栏杆倚遍,地上天边,何处消愁”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栏杆是支撑与依靠的象征,而“何处消愁”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然乘兴一登楼:偶然心情好,登上高楼,设定了诗歌的空间。
- 江色俯晴流:俯视江水,展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 试看千山枫老,无奈又残秋: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秋天的萧瑟。
- 云影碧,晚峰浮:描绘出晚秋高远的天空与山峰,渲染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 雁声悠:大雁的叫声,带来时令的感受。
- 栏杆倚遍,地上天边: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 何处消愁:诗人面对愁苦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愁苦相结合。
- 对仗:如“云影碧,晚峰浮”,展示了诗人的文采。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萧瑟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孤独的情绪,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又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枫树: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衰败。
- 云影:代表了心境的变化与不稳定。
- 雁声:传递着秋天的讯息,象征着失去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贞仪的《诉衷情 秋望》主要描写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何处消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孤独
c) 满足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雁声悠”主要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失去与思念
c) 平静
d) 繁忙
答案:
- c) 秋天
- b) 无奈与孤独
- b) 失去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贞仪的《诉衷情 秋望》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秋天,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和;而杜甫的《春望》则在悲伤的背景下展现了更为宏大的历史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王贞仪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