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一——後殿朝次偶题》

时间: 2024-12-29 20:48:21

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发策东堂招儁乂,回舆北苑罢倡优。

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鹄头。

独望清光无补报,更惭虚食太官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发策东堂招儁乂,回舆北苑罢倡优。
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鹄头。
独望清光无补报,更惭虚食太官羞。

白话文翻译:

百年间的文人墨客,优雅地游历于世,
如今万国风情,犹如华丽的旒旗装饰。
在东堂中发号施令,招揽英才俊士,
返回北苑时,已罢了歌舞的热闹。
忽然跟随众贤士,登上龙的尾巴,
依然回忆起当年,曾在鸿鹄的高头。
独自凝望清冷的月光,却无以报答,更感到羞愧于虚度光阴而不敢面对高官的荣华。

注释:

  • 文物士:指有文化涵养的士人。
  • 优游:闲适地游玩。
  • 缀旒:形容华丽的装饰。
  • 发策:发布命令,指挥。
  • 儁乂:指杰出的人才。
  • 北苑:指北方的园林,常用来指代皇家园林。
  • 龙尾:比喻高位或重要的地位。
  • 鹄头:指高处,与龙尾相对,象征着高飞的理想。
  • 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 虚食:指无所作为而白白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改革家。他以“变法”著称,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行者。王安石的诗词以内容丰厚、形式多样、语言简练而著称,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变迁与个人心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个人的反省。诗中表现了他对文人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局的感慨,尤其是对自身所处地位的自省与无奈。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开篇即以“百年文物士优游”引入,展现了士人的悠然自得,但随即转入对当下万国风情的感慨,似乎在对比过去的文人雅士与现今繁华的社会。诗中提到的“发策东堂招儁乂”,不仅表现出诗人对英才的渴望,也暗含了对权力的掌控欲。接下来提到的“回舆北苑罢倡优”,则揭示了在繁华背后,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日辉煌的追忆。尤其是“尚忆当年应鹄头”,一方面是对年轻时代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与惆怅。

最后两句“独望清光无补报,更惭虚食太官羞”,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的反省。他在清冷的月光下,看似欣赏,但实际上是对自己虚度光阴的羞愧与不甘。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时代变迁的反省,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文物士优游:诗人描绘了士人们在百年间的悠闲生活,强调文人身份的重要性。
  2. 万国今方似缀旒:比喻当今世界的繁华与华丽,像装饰的旒旗。
  3. 发策东堂招儁乂:在东堂发布命令,招募有才华的人,体现权威与责任。
  4. 回舆北苑罢倡优:归来时已停止了歌舞,暗示对繁华的厌倦。
  5. 忽随诸彦登龙尾:跟随众贤士,象征着追随权势与荣华的心态。
  6. 尚忆当年应鹄头:怀念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表现出对过往的珍视。
  7. 独望清光无补报:面对明月,感到无能为力,没有回报。
  8. 更惭虚食太官羞:对自己的虚度光阴感到羞愧,反映出对高官职位的自我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登龙尾”比喻高位,生动形象。
  • 对仗:如“发策东堂”与“回舆北苑”,形成对称美。
  • 夸张:如“万国今方似缀旒”,强调世界的繁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文人生活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反省,表现了王安石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无奈与不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物士:象征文化与精神追求。
  • 清光:象征明亮与理想,亦代表孤独。
  • 龙尾与鹄头:分别象征权力与理想的高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发策东堂”主要指的是?

    • A. 招贤纳士
    • B. 颁布命令
    • C. 休闲娱乐
    • D. 归隐田园
  3. 诗人对“清光”的态度是?

    • A. 欣赏
    • B. 羞愧
    • C. 无所谓
    • D. 喜爱

答案:

  1. B. 宋代
  2. A. 招贤纳士
  3. B. 羞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安石的《後殿朝次偶题》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反省,而李白则着重于豪放与洒脱的情感表达。王安石的风格更为沉稳内敛,体现出其深邃的文化积淀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