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村
陆游 〔宋代〕
误著儒冠不更论,白头且喜卧江村。
林深栖鸟逐更噪,埭近过舟终夜喧。
病起日惟翻断简,愁来时亦倒清尊。
自嫌未绝知闻处,尚有僧敲月下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江村隐居的生活感受。诗人感到自己误入了儒生的身份,已经白头,却依然乐于在江村安枕。深林中栖息的鸟儿在不断鸣叫,靠近河埠的地方,过往的船只也在夜晚喧闹。病起时,白天翻看着残破的书简,愁苦来临时也只能倒醉在酒杯中。诗人自觉未能完全摆脱对世事的关心,夜晚还有和尚在月下敲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误著儒冠:误入学者的行列。
- 白头:形容年纪已大。
- 卧江村:在江边的村庄中安静地生活。
- 林深栖鸟:在深林中的鸟儿。
- 终夜喧:整夜嘈杂。
- 病起日惟翻断简:生病时只能翻看断简的书籍。
- 愁来时亦倒清尊:愁苦来临时只能喝酒解愁。
- 自嫌未绝知闻处:自感仍未完全脱离世事的关心。
- 僧敲月下门:和尚在月光下敲门,象征着一种神秘的联系。
典故解析
- 此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烦恼,反映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老年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一生经历了南北朝的分裂,国破家亡,因而其诗词多表现出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感慨。陆游的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江村》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在江村隐居时的生活感受,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名利的淡泊。在经历了戎马生涯和政治失意后,陆游选择了隐居生活,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江村》体现了陆游晚年的心境,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人生的思考。开篇“误著儒冠不更论”,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无奈,已经年迈却依旧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江村的自然景色,深林中的鸟鸣和夜晚的船声交织,呈现出一种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然而这些声音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喧嚣与不安。
“病起日惟翻断简,愁来时亦倒清尊”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生病时,翻看破旧的书籍,仿佛在追寻失去的过往;而当愁苦来临时,酒成为他唯一的解脱。最后两句“自嫌未绝知闻处,尚有僧敲月下门”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他虽然隐居,却仍无法完全摆脱对世事的关注,和尚的敲门声仿佛在提醒他还有更深的思考等待他去探索。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展现了陆游对隐居生活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误著儒冠不更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反思,感到自己误入学者的行列。
- 白头且喜卧江村:尽管已白头,依然享受在江村的生活。
- 林深栖鸟逐更噪:描绘了江村的自然环境,鸟儿在深林中鸣叫。
- 埭近过舟终夜喧:过往的船只在夜里也发出喧闹声。
- 病起日惟翻断简:生病时只能翻看破旧的书籍,体现了无奈。
- 愁来时亦倒清尊:沮丧和愁苦时只能借酒消愁。
- 自嫌未绝知闻处:内心仍然挂念世事,难以完全解脱。
- 尚有僧敲月下门:和尚的敲门声象征着一种反思和内心的觉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病起日惟翻断简”,将翻书比作生活中的无奈。
- 对仗:如“白头且喜卧江村”和“病起日惟翻断简”,体现了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村:象征着隐逸的生活,代表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鸟:代表自然的生机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 舟: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喧嚣与变化。
- 月下:代表静谧的夜晚,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
B. 宋
C. 明
D. 清 -
诗中“误著儒冠”指的是什么?
A. 喜欢读书
B. 误入学者的身份
C. 没有工作
D. 年轻时的梦想 -
诗人觉得在江村生活的心情是?
A. 无聊
B. 快乐
C. 难过
D. 享受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江村》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首诗均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和对世事的思考,而王维则强调与友人的交流与自然的和谐。陆游的作品透出一种沧桑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闲适的雅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