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相思 冬日行彰德卫辉诸处马上作》
时间: 2025-01-04 07:48: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酷相思 冬日行彰德卫辉诸处马上作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赵北燕南多驿路。见一带霜红树。
又天外乱山青可数。丛台也,知何处。
雀台也,知何处。一鞭袅袅临官渡。
雁叫酸如雨。尽古往今来誇割据。
漳水也,东流去。淇水也,东流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和南方之间的驿路风景,诗人看到了一片霜红的树木,远处的山峦在青色中若隐若现。丛台和雀台都是我所向往,但却无法辨别它们的确切位置。一鞭轻轻挥动,马儿在官渡边徘徊,雁鸣声如同细雨般令人心酸。历史上风云变幻,割据纷争不断,而漳水和淇水却依旧向东流去,似乎一切都在时间的长河里渐渐远去。
注释
- 霜红树:指冬天霜冻后树木上的红色叶子,象征着寒冷中依然存在的生机。
- 丛台、雀台:古代遗址或景点,代表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们的追忆。
- 官渡:指渡口,是交通的重要枢纽,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离别。
- 雁叫酸如雨:雁声令人感到忧伤,像细雨一样滋润着心田,却又带来淡淡的哀愁。
- 割据:历史上地方割席自立,象征着动荡与不安的局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敬之,号白云山人,出生于福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常有“相思”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日,诗人行走于彰德和卫辉之间,借自然景色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思考。这一时期,清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景物描写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达出对故土和过往的思念。
诗歌鉴赏
《酷相思》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折射出个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以“赵北燕南多驿路”引入,立刻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广阔的交通网络图景,象征了人们的流动与变化。而“霜红树”和“天外乱山”则将冬日的冷峻与生机并存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诗人在严寒中仍然感受到的生命力。
诗中“丛台”、“雀台”两处地名的提及,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与向往。这样的地名不仅是风景的指示,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代表着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与哀愁。接着,诗人通过“一鞭袅袅临官渡”的描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别离,增添了故事感,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
最后,随着“尽古往今来誇割据”一句,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引人入胜,表现出对割席自立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历史上充满了纷争与动荡,然而“漳水”和“淇水”的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生命的继续,给人一种淡淡的安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赵北燕南多驿路:描绘了北方和南方之间的驿路,暗示着历史的流动与人们的迁徙。
- 见一带霜红树:在冬日的寒冷中,看到一片霜冻后的红色树木,传达出一种生命的顽强。
- 又天外乱山青可数: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表现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 丛台也,知何处。雀台也,知何处: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向往,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
- 一鞭袅袅临官渡:马儿在官渡边轻轻走动,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
- 雁叫酸如雨:雁鸣声如雨滴般令人心痛,传达出一种愁苦的情感。
- 尽古往今来誇割据:对历史上割席自立的无奈感慨,表现出历史的复杂。
- 漳水也,东流去。淇水也,东流去:水流向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叫酸如雨”,通过比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对历史和故土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反思,情感基调既有忧伤又有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红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
- 丛台、雀台:代表历史的遗迹与文化的象征。
- 官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别离。
- 雁: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渗透着深深的哀愁。
- 漳水、淇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红树”象征什么? A. 生机
B. 绝望
C. 历史
D. 离别 -
“一鞭袅袅临官渡”中的“官渡”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渡口
C. 事件
D. 人物 -
诗中的主要感情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愁苦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A. 生机
- B. 渡口
- B. 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斗星》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在《夜泊牛斗星》中通过对夜空的描绘,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与陈维崧的《酷相思》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都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国之情,情感基调相对沉重,但同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