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敞云楼二绝》 作者:洪咨夔 〔宋代〕
草树成行整复斜,江头白处定芦花。
夜深更着无边月,好个楼居处士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草木成行,略显倾斜,江边的白色芦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深夜时分,月光洒遍大地,给这处楼阁增添了无限的美感,真是个理想的隐居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草树:指草木,泛指植物。
- 成行:排列成行,整齐有序。
- 整复斜:整齐而略显倾斜。
- 江头:江边,江的尽头。
- 白处:白色的地方,指芦花盛开的地方。
- 更着:更加显现。
- 无边月:广阔的月光,形容月色皎洁。
- 楼居:楼阁,居所。
- 处士家:隐士的家,象征清雅和宁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意象和风格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楼阁作为隐士栖息之所,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文人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于隐逸生活的珍视。宋代是一个重视文人生活和自然美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敞云楼二绝》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草树成行整复斜”生动描绘了江边草木的生长状态,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和谐与安宁。接下来的“江头白处定芦花”则进一步聚焦于景物,白色的芦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夜深更着无边月”一句,诗人将夜晚的月光与楼居的情景结合,营造出一种无边无际的宁静氛围,带给读者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最后一句“好个楼居处士家”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认同和赞美,隐喻着他追求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令人心神向往,感受到一种脱离俗世的悠然自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树成行整复斜”:描绘了草木在江边的生长状态,整齐而又略显倾斜,给人一种自然生长的美感。
- “江头白处定芦花”:江边的芦花在月光下显得清晰可见,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之美。
- “夜深更着无边月”:深夜时分,月光洒满大地,渲染出一种无边的宁静。
- “好个楼居处士家”:诗人自我肯定,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草树和芦花的描绘使自然景象生动。
- 对仗:整齐的行列与倾斜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光、芦花等意象交织,构建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树:象征生命与自然的力量。
- 芦花:代表清雅与纯净,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
A. 草树、江头、芦花
B. 山峰、溪水、白云
C. 星星、海洋、沙漠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不满
B. 向往
C. 忽视 -
“夜深更着无边月”中的“无边月”意指?
A. 月亮的形状
B. 月光的广阔
C. 月亮的颜色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宁静,而洪咨夔则突出夜晚的静谧与理想的生活状态。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但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