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老从来谩自誇,无端病眼见空华。
直教当下超三际,检点将来未到家。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者一向自我夸耀,毫无理由地病眼中只看到虚幻的繁华。
让他在当下超越三界,审视将来尚未到达的归处。
注释:
- 此老:指的是某位老者。
- 谩:谎言、虚夸。
- 自誇:自我夸耀。
- 无端:没有理由。
- 病眼:眼睛生病,指看问题的视角有偏差。
- 空华:空虚的繁华,表面繁荣而内里空洞。
- 三际:佛教用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
- 检点:审视、检查。
- 未到家:指未来的归宿尚未到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际”源自佛教哲学,强调时间的流转与存在的无常。古代哲学中常提到的“空华”则强调世间事物的虚幻与不实,提醒人们要超脱于物质的诱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全,宋代僧人,因其学识渊博和诗词造诣深厚而受到尊重。他的诗作通常融汇了佛教思想与个人哲理,作品具有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之际,诗人通过对“空华”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看淡与对真理的追求,可能是对当时浮华社会的一种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老者自夸的描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繁华时的盲目与无知。开篇的“此老从来谩自誇”,直指那些沉迷于表面繁华而未能洞察真实的人。接着,诗人用“无端病眼见空华”表达了一种无奈,病眼象征着偏狭的视野,仿佛在警示人们看待世事时应保持清醒与理智。
“直教当下超三际”则传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深刻理解,强调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如何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此句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应超越时间的束缚,关注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最后一句“检点将来未到家”则是一种自省,暗示未来的归宿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行与成长。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批判,也蕴含了对人生本质的追问,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老从来谩自誇”:揭示了老者的自负。
- “无端病眼见空华”:表达了其视野的局限性。
- “直教当下超三际”:强调超越时间的智慧。
- “检点将来未到家”:反思未来的归宿与内心的修为。
-
修辞手法:
- 对比:老者的自夸与内心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病眼”隐喻对世事的误解与盲目。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强调超越物质繁华的重要性,倡导内心的修行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病眼:象征着偏见与无知。
- 空华:代表着虚幻的繁荣与迷失。
- 三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存在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老从来谩自誇”中的“谩”是什么意思?
A. 真实
B. 虚夸
C. 赞美 -
“空华”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繁荣
B. 表面的繁华
C. 永恒的存在 -
诗中提到的“三际”是指什么?
A. 过去、现在、未来
B. 生活、死亡、复生
C. 喜、怒、哀、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哲理时的不同态度。李白的豪放与释净全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哲学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