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首》

时间: 2025-01-04 10:36:38

是见受时眼著屑,见如不受事犹乖。

贼身已露徒囘首,鬼面神头一处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颂古三首
作者: 释净全 〔宋代〕
是见受时眼著屑,见如不受事犹乖。贼身已露徒囘首,鬼面神头一处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接受事物时,眼睛所见的并不真实,实际上如同没有接受一样,事情依旧乖张。贼人已经露出真实的身形,却仍然回头自欺,鬼魅的面孔和神性的头颅都被埋藏在同一个地方。

注释:

  • 著屑:形容眼睛所见的事物微不足道,像是细屑。
  • :指事物不如意,或与预期相悖。
  • 贼身已露:指坏人或事情的真相已经暴露。
  • 徒囘首:徒劳地回头,意指自欺欺人。
  • 鬼面神头:形容神秘而恐怖的面貌,暗指隐蔽的真相或内心的恐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全,宋代高僧,精通佛理,诗文俱佳。他在诗歌中常常融入佛教思想,追求真理与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对世事的观察与反思。作者通过对“贼身”与“鬼面”的描绘,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与自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矛盾。

诗歌鉴赏:

《颂古三首》是一首富有哲学思考的诗作,透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示了对现实的敏锐洞察。诗中首先提到“见受时眼著屑”,这句揭示了感知的局限性,人的眼睛所见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常常是表象。接着,诗人通过“贼身已露徒囘首”来表现自欺的荒谬,贼身的露出象征着真相的显露,而人们却仍然选择回头看,似乎不愿面对现实。最后的“鬼面神头一处埋”则引导我们思考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欲望,这些隐藏的东西最终都将被埋藏。

整首诗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相的追求。诗人通过对人性阴暗面的揭示,促使读者反思自身。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种对古人的追颂,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是见受时眼著屑:在接受事物时,眼睛所见的东西微不足道,暗示对现实的认知是片面的。
  2. 见如不受事犹乖:即使看到了,若不内心接受,事情依然会与理想相悖。
  3. 贼身已露徒囘首:贼的真实面目已经暴露,却无谓地回头不愿承认。
  4. 鬼面神头一处埋:隐喻内心深藏的恐惧与不安,最终被掩埋。

修辞手法:

  • 隐喻:将“贼身”和“鬼面神头”隐喻为人性中的阴暗面。
  • 对比:通过“见”和“不见”的对比,强调人们的认知偏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人性中的虚伪与自欺,呼唤人们面对真实的自我和社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认知与理解的工具。
  • :象征欺骗与虚伪。
  • :象征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见受时眼著屑”,这里“屑”指什么?

    • A. 微不足道的东西
    • B. 大量的财富
    • C. 明亮的光芒
  2. “贼身已露徒囘首”中的“徒”字意为?

    • A. 只
    • B. 真的
    • C. 轻松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人生的赞美
    • B. 对人性阴暗面的揭示
    •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颂古三首》相比,前者侧重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更关注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