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首》

时间: 2025-01-19 21:35:54

此老从来谩自夸,无端病眼见空华。

直教当下超三际,检点将来未到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老从来谩自夸,无端病眼见空华。
直教当下超三际,检点将来未到家。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人总是自夸,毫无理由地在病眼中看到虚幻的繁华。
真正要在当下超越三界,得好好审视将来未归的家。

注释:

  • 此老:指代一位年长的僧人或智者,常用作自谦的说法。
  • 谩自夸:随意地自我吹嘘,形容言辞浮夸。
  • 无端:无缘无故,没什么理由。
  • 病眼:这里可理解为眼睛有病,无法看清真实的事物,象征迷惑。
  • 空华:空洞的繁华,表面华丽而无实质的东西。
  • 超三际: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界,指达到超脱的境界。
  • 检点:认真审查、检查。
  • 未到家:未能归宿,指尚未达到最终的理想状态。

典故解析:

“三际”即是佛教用语,通常指时间的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超越三际意味着超脱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在佛教思想中,达到这样的境界是修行者的最终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全,宋代著名的禅宗僧人,以诗词和禅理闻名。其诗作多表现出深邃的哲思和对世事的洞察,风格简洁而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修行期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尤其是对自我迷惑的警醒。诗中强调要超越表象,直面内心,具有强烈的自省意识。

诗歌鉴赏:

《颂古三首》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在自我夸耀与实际境遇之间的矛盾。诗中的“此老”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象征,揭示了那些表面浮华的事物往往掩盖了真实的内心和修行的真谛。作者通过“病眼”的比喻,强调人在世俗繁华中迷失的状态,似乎在提醒修行者要警惕内心的虚妄。最后一句则指出,真正的解脱需要对未来的审视与反思,这种对自我内省的强调,深刻体现了禅宗哲学的核心思想。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促使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与自我实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老从来谩自夸:这位老人总是随意自夸,暗示对自我认识的失误。
  2. 无端病眼见空华:无故的在病态的眼光中看到虚幻的繁华,反映出对现实的误解与迷惑。
  3. 直教当下超三际:真正要在当下超越时间的束缚,体现了修行的紧迫感。
  4. 检点将来未到家:需要认真审视未来的归宿,强调对目标的追求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眼”比喻为对现实的误解,深刻揭示了人们常常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感,增强了诗句的力量。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觉醒与反省,通过对自我夸耀的批判,引导人们超越物质的追求,追寻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意象分析:

  • 老者:象征智慧与自省,但又暗示迷失。
  • 空华:代表表象的虚妄,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繁华蒙蔽。
  • 三际:象征时间的维度,强调对当下的把握与未来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老”指代的是哪类人?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小孩
    D. 动物

  2. 诗中提到的“三际”是指什么?
    A. 过去、现在、未来
    B. 生死、轮回、解脱
    C. 天地、风雨、阳光
    D. 喜怒、哀乐、惊恐

  3. “病眼”象征了什么?
    A. 看得很清楚
    B. 眼光狭隘,迷惑不解
    C. 眼睛受伤
    D. 眼光高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简单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考,但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颂古三首》则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
  • 杜甫《登高》:在表达对现实的感慨时,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困境,而释净全则关注内心的修行与自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 《禅宗与诗歌》:探讨禅宗思想如何影响古代诗词创作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