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还湘水》

时间: 2025-01-01 13:35:33

归舟宛何处,正值楚江平。

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

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惬情。

乡郊尚千里,流目夏云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还湘水
归舟宛何处,正值楚江平。
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
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惬情。
乡郊尚千里,流目夏云生。

白话文翻译:

归来的船儿究竟驶向何方呢?正好是楚江水面平静如镜。
傍晚停泊在烟雾缭绕的村庄,清晨则沿着岸边的树木前行。
在外奔波已近一年,今日回归让我心情愉悦。
故乡的乡郊还在千里之外,眼前的流云仿佛在夏日的天空中升起。

注释:

  • 归舟:回归的船只。
  • 宛何处:究竟在何处。
  • 楚江:指的是楚地的江河,象征着故乡。
  • 夕逗:傍晚停留。
  • 烟村:烟雾缭绕的村庄,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 于役:指外出服役或工作的生活。
  • 言旋:说是要回归。
  • 惬情:心情愉悦,感到满足。
  • 乡郊:故乡的郊外。
  • 流目:流动的目光,意思是看到的景象。
  • 夏云生:夏天的云彩在天空中升起。

典故解析:

“楚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故乡或思乡的情怀,张九龄在诗中通过描绘水乡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字子良,号白云山人,世称张公,曾任宰相。张九龄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九龄经历了长时间的外任后返回故乡的时刻,其间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与归属之情交织,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珍视。

诗歌鉴赏:

《使还湘水》是一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作。开头以“归舟宛何处”引出诗人归乡的情景,展现了归途的不确定性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接着,诗句“正值楚江平”描绘了楚江的宁静,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归属感。夕阳下的“烟村宿”与晨曦中的“浦树行”交替,展现出一天的变幻及生活的节奏,象征着诗人在归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流动。

“于役已弥岁”一语道出了诗人长时间在外的辛劳,然而“言旋今惬情”则表明了他归来的喜悦,这种反差更加凸显了思乡情的深刻。“乡郊尚千里”一句,虽有距离之感,却也表现出了对家乡的依恋与向往,最后“流目夏云生”展现了诗人眼中流动的云彩,仿佛将思念化作了自然的景象,传递出一种流畅而轻盈的情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张九龄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舟宛何处:归来的船只究竟驶向何方,表现出诗人对归乡的期待与不安。
  2. 正值楚江平:楚江此时水面平静,象征着一种宁静的美好,暗示着归来的喜悦。
  3. 夕逗烟村宿:傍晚时分停泊在烟雾缭绕的村庄,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温馨。
  4. 朝缘浦树行:清晨沿着岸边的树木行走,描绘出一个清新而充满希望的早晨。
  5. 于役已弥岁:在外服务已接近一年,强调了诗人经历的艰辛。
  6. 言旋今惬情:归来之时心情愉悦,表露出对故乡的期盼与热爱。
  7. 乡郊尚千里:故乡虽远,但心中依然念念不忘。
  8. 流目夏云生:目光流连于夏天的云彩,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 对仗:如“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体现了诗句的工整。
  • 拟人:流云仿佛与诗人产生共鸣,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归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情感基调温柔而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归乡的希望。
  2. :故乡的水域,承载着思念。
  3. 烟村: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4. :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5. :流动的思绪,寄托着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归舟宛何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期待
    B. 不安
    C. 兴奋
    D. 悲伤

  2. “夕逗烟村宿”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A. 热闹的城镇
    B. 宁静的乡村
    C. 陌生的城市
    D. 荒凉的山野

  3.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思念
    C. 厌倦
    D.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张九龄的《使还湘水》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反映了国家动乱中的个人苦闷,而张九龄的诗则更偏向于宁静的归乡情怀。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