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沮楼》
时间: 2025-01-01 13:11: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九龄的《登临沮楼》
高深不可厌,巡属复来过。
本与众山绝,况兹韶景和。
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
杂树缘青壁,樛枝挂绿萝。
潭清能彻底,鱼乐好跳波。
有象言虽具,无端思转多。
同怀不在此,孤赏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楼深邃而不令人厌倦,我多次来此游览。
这里与周围的山峰遥遥相隔,今日的美景更是和谐。
高楼倒映在水中,飞檐似乎与空中相接。
杂乱的树木依偎在青色的山壁上,
枝条上挂满了绿萝。
潭水清澈见底,鱼儿乐于在水中跳跃。
虽然有许多景象可言,却常常无端思绪翻涌。
我心中所怀的并不在这里,独自欣赏又能如何呢?
注释:
- 高深:形容位置高且深邃。
- 巡属:形容周游、巡游,指反复来访。
- 韶景:美好的景色。
- 危楼:高耸的楼阁。
- 入水倒:倒影在水中。
- 杂树:指树木杂乱,形态各异。
- 樛枝:树枝的意思。
- 潭清:潭水清澈。
- 乐跳波:鱼儿在水中跳跃的快乐情景。
- 同怀:同样的心情与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更多是通过自然景观抒发情感,展现诗人对美景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容,号少岳,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政治上曾任宰相,才华横溢,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有《望月怀远》等。
创作背景:
《登临沮楼》创作于唐代,诗人此时可能处于官场的压力与孤独之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思考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感。诗的开头以“高深不可厌,巡属复来过”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沮楼的喜爱与对自然的依恋。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远、空灵的氛围,仿佛身处于人间仙境。
随着描写的深入,“潭清能彻底,鱼乐好跳波”展现了湖泊的清澈与生机,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赞美。然而,随着“有象言虽具,无端思转多”,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浮现,尽管景象美好,但心中仍充满了复杂的思绪。最后“同怀不在此,孤赏欲如何”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尽管独自欣赏美景,心中却无同伴,难以分享这份美好,令人感到惆怅。
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透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深不可厌,巡属复来过。
表现了诗人对沮楼的喜爱,一再游览此地。 -
本与众山绝,况兹韶景和。
诗人指出这里与其他山的不同,今日的美景更显得和谐。 -
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
描绘高楼倒影在水中,飞檐似乎触及天空。 -
杂树缘青壁,樛枝挂绿萝。
描述了杂树依傍青壁,枝条上挂满绿萝的景象。 -
潭清能彻底,鱼乐好跳波。
赞美潭水的清澈与鱼儿的欢跃,生机勃勃。 -
有象言虽具,无端思转多。
虽然美景可言,内心却无端的思绪翻涌。 -
同怀不在此,孤赏欲如何。
表达了独自欣赏美景的孤独感,内心无所归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危楼入水倒”用倒影比喻美的景象。
- 拟人:如“鱼乐好跳波”,赋予鱼类人的情感。
- 对仗:如“高深不可厌,巡属复来过”,工整的句式增强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尽管外界的景象美好,内心的孤寂却无法逃避,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高远、追求美好。
- 潭水:象征清澈与生命,代表内心的渴望。
- 杂树、绿萝:自然的生机与多样性,象征生命的繁荣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九龄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潭清能彻底”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水不清
- B. 水很清澈
- C. 水深
- D. 水波荡漾
-
诗的最后一句“孤赏欲如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惊讶
答案:
- C. 张九龄
- B. 水很清澈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景色,但更注重宁静与闲适的心态,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则更豪放,表达对高远的追求,与张九龄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的艺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