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歆琳老中秋月》
时间: 2025-01-01 14:5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歆琳老中秋月
毛滂 〔宋代〕
玉斧修轮灭玷痕,
金精铸魄凝寒清。
缀云都去秋心净,
囊露新添夜眼明。
气接瑶台端可御,
地漫银汉定谁倾。
何时天竺山前路,
细听烟崖坠子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这轮明月下,洁净的玉斧雕刻出无瑕的圆形,金色的精华铸就了清冷的月光。云彩都散去,秋天的心情愈加宁静,露水新添,使得夜晚的眼睛愈加明亮。气息接触到瑶台,仿佛可以乘着它而去,地面上漫延的银河,谁又会倾倒呢?何时才能走到天竺山前,细细聆听烟崖上坠落的音乐声?
注释:
- 玉斧:玉制的斧头,象征纯洁与高雅。
- 修轮:指月亮的圆满。
- 灭玷痕:消除了污点,形容月亮的洁净。
- 金精:金属的精华,象征月亮的光辉。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银汉:银河,象征着浩瀚的宇宙。
- 天竺山:指印度的佛教圣地,象征着遥远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明月高悬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思考。中秋象征团圆,诗人通过描绘月色,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怀。
诗歌鉴赏:
《次歆琳老中秋月》是一首描绘中秋明月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月亮的美丽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开篇以“玉斧修轮灭玷痕”引入,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完美与纯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金精铸魄凝寒清”,则进一步提升了月亮的神圣感,仿佛将天地间的金属精华都凝聚于此。
诗中提到“缀云都去秋心净”,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内心的宁静与清明。随着夜幕的降临,露水的清新与明亮的眼睛形成对比,展现了夜晚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气接瑶台端可御”,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美好境界的向往,仿佛可以乘着气息飞往瑶台,达到理想的境地。
诗的最后两句“何时天竺山前路,细听烟崖坠子声”不仅表明了对未来的渴望,也暗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理想与自然的感悟,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斧修轮灭玷痕:月亮如同用玉斧雕刻的圆形,毫无瑕疵。
- 金精铸魄凝寒清:月光如金属精华般,清冷而明亮。
- 缀云都去秋心净:云彩散尽,心灵在秋夜里愈加宁静。
- 囊露新添夜眼明:露水的滋润,让夜晚的视野更加明亮。
- 气接瑶台端可御:气息飘荡,仿佛可以乘风飞往仙境。
- 地漫银汉定谁倾:银河在地面上延展,似乎无人会倾斜。
- 何时天竺山前路:何时才能走到遥远的天竺山?
- 细听烟崖坠子声:在烟雾缭绕的崖边,细听那如同音乐般的落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玉斧雕刻的完美形象,增强了诗意。
- 拟人:赋予月亮和银河以情感,形成生动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中秋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及对人生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孤独而又美好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纯洁、理想与团圆。
- 瑶台:代表着理想的生活与境界。
- 银河:象征浩瀚的宇宙与人生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斧修轮”比喻什么?
- A. 月亮的完美
- B. 秋天的景色
- C. 人生的追求
-
“金精铸魄”中的“金精”指什么?
- A. 黄金
- B. 金属的精华
- C. 月光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可以看到两者在描绘月亮时的不同情感。李白在《静夜思》中更多的是思乡情,而毛滂则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诗词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