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

时间: 2024-12-29 18:57:15

荣杭如环浪自循,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荣杭如环浪自循,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

白话文翻译:

荣杭山环绕,波浪般自我循环,一根拐杖和一双木屐陪伴着我踏春而行。
溪边的老翁和野老争着要我入席,他们不知道蓬山之上才是有名的第一人。

注释:

  • 荣杭:指山名,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 如环:像环一样,形容山的环绕。
  • 一筇双屐:一根拐杖和一双木屐,表示踏春的悠闲。
  • 溪翁:溪边的老者,象征着乡村的宁静生活。
  • 野老:泛指居住在野外的老人。
  • 争席:争着邀请我坐下。
  • 蓬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境界。

典故解析:

“蓬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指代一个理想的境界或隐逸之地,象征着追求超脱和安逸的精神生活。在诗中提到的“第一人”,可能指代那些真正达到了这种理想境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子邕,号立方,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寿山时,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惬意,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描绘了荣杭山的美丽,给人一种和谐的自然感受,仿佛身临其境。接着,通过“一筇双屐”的意象,表现出诗人悠闲的步伐和对春天的享受,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后两句则引入了人际关系的描写,溪翁和野老的争席不仅突出了乡村的淳朴人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在轻松的氛围中透出一股哲理,表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深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荣杭如环浪自循”:描绘山的环抱与水的流动,营造出一种和谐美的意境。
    • “一筇双屐伴行春”:表现了诗人踏春的轻松姿态,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
    • “溪翁野老来争席”:描绘乡村生活的温情,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淳朴关系。
    • “不识蓬山第一人”: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和水比作环绕与流动,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蓬山象征着理想境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追求。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淡泊之情。

意象分析:

  • 荣杭: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安宁。
  • :代表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溪翁野老:象征着人类的乡土情感与自然和谐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荣杭如环”意指: A. 山如环绕 B. 湖面如镜 C. 风景如画

  2. “一筇双屐”中的“筇”指的是: A. 一根拐杖 B. 一根竹子 C. 一根绳子

  3. 诗中提到的“蓬山”象征: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繁华都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美。
  • 李白《庐山谣》:强调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