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观瀑水简沈庄仲三首》

时间: 2025-01-17 10:05:40

踏石穿云野兴添,傍崖昌歜绿纤纤。

幽人近得安心术,撷满相篮意未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石穿云野兴添,傍崖昌歜绿纤纤。
幽人近得安心术,撷满相篮意未厌。

白话文翻译:

在石头上行走,云雾仿佛在脚下穿梭,心中愉悦的情趣也随之增加。
在崖边,细小的绿草依偎着,显得格外清新。
幽静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安宁的法门,
采撷满篮的野花,却依然不觉得厌倦。

注释:

  • 踏石:在石头上行走,隐含着艰辛和探索的过程。
  • 穿云:形容云雾似乎在脚下流动,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昌歜:草木繁茂,生机勃勃。
  • 绿纤纤:形容绿草细嫩而清新。
  • 幽人:指远离尘世、追求清静的人。
  • 安心术:寻求内心宁静的方法。
  • 撷满相篮:采摘满篮的花草,表现出一种丰盈的情感。
  • 意未厌: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未曾厌倦。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常见于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反映了隐逸文化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风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反映出当时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西岩观瀑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通过“踏石穿云”与“傍崖昌歜”两个意象,展现出一种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诗人在自然中游走,仿佛与云雾融为一体,心灵愉悦。接下来的“幽人近得安心术”,则引入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内心获得了安宁与满足。这种安宁不是来自外界的干扰,而是源自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撷满相篮意未厌”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满足,尽管已满载而归,但对自然的热情依然未减。这首诗在意境上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踏石穿云野兴添”:描绘了在石头上行走的场景,云雾在脚下流动,表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心中的愉悦随之增加。
    • “傍崖昌歜绿纤纤”:崖边的绿草生机勃勃,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幽人近得安心术”:强调了诗人在此地获得内心的宁静,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撷满相篮意未厌”: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尽管采摘了满篮的花草,依旧不觉得厌倦,体现出对生活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穿云”形象地表现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对仗:“绿纤纤”与“昌歜”形成了呼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石头:象征着坚韧与探索。
    • 云雾:代表着神秘与变化。
    • 绿草: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 篮子:象征着收获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踏石穿云”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失落
    C. 宁静
    D. 忧伤

  2. “撷满相篮意未厌”中的“撷”是什么意思? A. 播种
    B. 采摘
    C. 观赏
    D. 种植

  3.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C. 对世俗的反思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感悟。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林的静谧与诗人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学箕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发现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学箕更加强调内心的安宁,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人生的感慨。